close

      劉俊餘教授於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於河北省豐潤縣的農村。劉家為滿人,可能在雍正教難時,從京城逃到鄉下,是信德深厚的老教友家庭。他在出生前就被父母許下奉獻天主,童年進入荷蘭遣使會主辦的教區小修院,因而為法文和拉丁文打下根基。

      他成長的時期,河北是日軍佔領區,幸好在修院的庇蔭下,得以接受良好的中學教育。進入北京大修院就讀後,北平淪陷,不久新中國成立,對反宗教的共黨政權,各教區有不同的措施,大多數神職人員仍待在原地牧羊,卻將青年才俊送往海外,以延續教會命脈。他是受培育的修士,從北平到廣州、澳門、香港,再搭機到羅馬傳信大學。

      他在羅馬待了十二年,除祝聖為神父外,還修了神學、哲學、教會法、比較法四個碩士學位,因而精通義大利文。羅光總主教接下台南教區後,他在恩師的邀請下,到台南大專學生活動中心,擔任賈彥文神父的助手。

      他在中心主要工作是講道,在用心準備之下,據說學生受益良多;此外為學子解決心靈困惑;陪學生下棋、露營,和學生相處融洽。當文藻語專成立,他受聘到該校教理則學。

      長期閱讀和思考,再加上牧靈工作,他發現教會制度有許多問題,更察覺耶穌基督博愛的精神,竟被教會法典扭曲。他想討論某些敏感議題,但認為神父是教會公務員,怎可和組織唱反調?脫離職位才能以平信徒身份談問題,於是毅然拋棄神父的身份。

      民國六十年七月,他到高雄師院英語系任教,教授法文、歐洲文化、理則學、英文寫作及聖經文學等課程,身分則從講師、副教授到教授。他最得意的是:只花一年時間,就完成以法文書寫的升教授論文,幾位審查教授都給予極高的評價。

      他的學術論文主題,都是取材聖經內容,或比較耶穌精神與希臘哲學的不同。由於他的取材角度及創新觀點,頗受學者重視,因此屢獲國科會獎助。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屆齡退休,但退而不休,繼續在高師大和文藻兼課,直到七十歲才真正退休。

      他的人生觀是:教學為養家糊口;將拉丁文、義大利文、法文的神學作品譯為中文,則是使命。多瑪斯「神學大全」翻譯中文,他從開始到出版全程參與,除是第三至第六冊的譯者,又負責一部份審閱工作。周克勤神父過世後,他在眼力極差的情況下,以最短的時間,校閱修改最後幾十萬字,神學大全才得以問世。

      從民國七十八年起的十二年,他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有個「聖經今看」的專欄,每週要寫兩千字。這是很花腦力的寫作,但能在教外報紙談基督信仰,且一寫十多年,又頗受讀者歡迎,是他生平最開心的樂事!

      退休後他仍以閱讀和寫作為重心,耶穌傳孔孟的智慧夏娃的身世三本書完稿後,他自認一生想說的話都寫出來,此生無憾。

(文:王蜀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jungho 的頭像
    liujungho

    反抗者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