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夏娃的身世》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一個把天主與選民的關係比為夫妻關係的,是歐瑟亞先知。他是在北國以色列面臨亡國危機的年代,以在野社會賢達的姿態出面干預時局,大概是從公元前七五O年到北國被亞述滅亡(七二一年)。南國猶大是在公元前五八七年被巴比倫滅亡。波斯居魯士國王滅亡巴比倫後,在公前五三八年准許放逐到巴比倫的猶太人回國重建家園。修訂梅瑟五書的主導人是厄斯德拉;創前十一是這時編寫的「緒論」。這工作似乎是在他回國之前完成的,即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

        「上主開始藉歐瑟亞發言時,上主對他說:『你去娶一個娼婦為妻,讓她生淫亂的子女,因為此地淫亂放蕩,背棄了上主』……」(一2)。這不可能是客觀事實之單純記述,而該是先知在事後回想時得到的結論:他娶到一個不守婦道的妻子,原來是有天意的,為使他能對社會盡暮鼓晨鐘之使命;因為他也是社會敗壞風氣的受害人,能關心並思考社會面臨的危機。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教意識的基本運作方式是:因為我是個有意識和意願的行動主體,而把整個宇宙也設想為有意識和意願的行動主體。但我是世界上的後來者,不得不配合客體世界的運作方式。認知客體世界之運作方式的方法有兩種,其中之一是從身邊之事物摸索體認;這可稱為實徵法或歸納法。莊子指出這方法的弱點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累死了)。已(以已經發生者)為知者,殆而已矣」(養生主)。學海無邊。

        認知客體世界的另一種方法,是以心比心的方法,以人心比天心,摸索宇宙之管制核心的基本意願是什麼。這就是莊子接下來所說的方法:「緣(根據)督(管制中心)以為經(原理原則),可以保身,可以……」。他又說:「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大宗師)。實徵方法對技術活動比較重要;以心比心的方法對人際互動及道德修養比較重要。聖經的關切重心是人際互動及道德。

        聖經把天主與人類的關係,比為夫妻關係,表面好似是非常大膽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你若從人際關係的角度看問題,便可知道:為體認天心天意,這又是個不可逃避的問題。夫妻關係之重要程度,在人生中不該低於主奴(或盟約)關係及父子關係。聖經用這三種方式揣摩天心天意,等於是把中國之五倫或五常,簡化為三倫,並拿夫妻關係當一切平等互補關係之「典範」。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在面對另一個人時,該把對方看為「你」,而不是沒有發言資格的「他」或「她」,更不可使對方變成「它」,變成可以任意支配的物件。此外,聖經的宗教精神,又要求人在「你」的背後,看到一個「超然的你」,即是看到天主。人與任何人的關係,同時也是他與天主的關係。新約說的「心裡潔淨的人要看見天主」,是指以天主的眼睛看萬物,並以天主的心愛萬物的人(瑪五8)。你對任何人做的好事和壞事,都是對耶穌做的,即對「天主子」做的,因為每人都是天父的子女(瑪二十五,公審判)。

        聖經敬奉的天主,是隨時轉換角色的天主。聖經設想天主與人類的關係,主要有三種方式;這在創前十一的故事中都有所影射。大家最常提到的是盟約關係,及父子關係。至於聖經把天主與人類的關係,比為夫妻關係,是個非常大膽及不可思議的比擬,得另外討論。但是為培養健康平衡的人格,這三種設想方式都該保存,並該有同等價值。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世紀第一章給人類戲劇設計了一個大舞台;第二章又按猶太人之民族史模式,設計了一個小舞台,即是樂園。接下來的問題是角色分配。作者先介紹男人和女人兩個角色。創前十一那些故事難懂的原因之一,是作者要用很短的篇幅,說明太多的主張,因而話題轉換太快,太突然,讀者的心理一時轉不過來。

        例如創一已經說了,「造了一男一女」;在五2又重複了一次這話,可見作者非常重視這項主張。原文用的字眼是指一般動物之公母,本身就有論證之功能。這是為反對希臘海希奥德之神話的主張,即認為世界上原來只有男人,沒有女人。既然一般動物皆有公有母,人類何獨不然?但是為何第二章再說一次造男人和女人的事情呢?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世紀第一章,給人類設計了一個大舞台;在第二章,聖經作者又按猶太人之民族史模式,設計了一個小舞台,即是樂園。為能看出樂園與福地之關係,除了猶太人之歷史遭遇外,主要是分析樂園之設備,及其地理位置。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之後,教會與學術界之間便開始爭論不休,至今尚未完全休兵,但受害的卻是聖經之宗教信仰。固然有許多人濫用進化觀念攻擊聖經;但這該怪信徒製造了被攻擊的把柄。把問題簡化可以這樣說:信徒過去只從創世紀第一章的思考角度看進化問題,而沒有把第二章之思考角度盤算在內。

        聖經作者為了強調天主與萬物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在第一章故意避開「材料」問題及「過程」問題。但是在第二章,為了說明天主對人類有多好,作者利用的思考角度不再是「因果關係」,而是「目的關係」,並在創造亞當及厄娃時,引入了「過程」問題,「材料」影響東西之品質問題也有所處理。但是有「過程」,便有「演變」之思考空間,無論過程是長或短。聖經在此用字當然非常簡短,因為聖經關心的不是自然科學問題,而是「人該怎樣」的道德問題。利用聖經支持或反對任何科學及技術層面的主張,都有濫用聖經的危險。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縱然是生活在數萬年前的人類,只要他注意過太陽和月亮之出沒現象,就會知道光與光源的關係。但是太陽和月亮等是在第四天才創造的。此外,創一作者寧願破壞把有形世界分為六大類放在六天之格局,為能把光列為一個創造項目,可見他非常重視造光的問題。所以第一天造光,不可能是因了純現象層面或純物理學層面的理由。這類詮釋不值得討論。

        為把問題簡化可以先這樣假設:第一天造的光是為回應希臘神話及希臘哲學所呈現的問題。創一作者是要表明:天主不只是萬物之存在的唯一根源,他也是萬物之事理的唯一根源。為能看出光與萬物之事理的象徵或聯想關係,我們得先討論哲學問題,從聖經之相關思想發展的最後狀態說起,同時也與中國古代哲學之主張比對。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聖經學家大致都承認:創世紀第一章把創造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分在「六天」,是為配合並支持社會上早就有的安息日制度。因此第二章前三節,該算是第一章之結論:「這樣,天地和天地間的一切點綴都完成了。至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因為這一天,天主停止了他所行的一切創造工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祖譜部分外,創前十一運用的文學技巧,大部分是用虛構故事說明事理,說明宇宙觀及人生觀之主張。這與希臘神話用的文學表陳技巧可以算是同一類別,但也有極明顯重大的差別。希臘神話是把每一種事理擬人化為具體的角色,是神的故事,是「神譜」(Theogony)。聖經不只堅持一神論,所以不可能有「神譜」;聖經也堅持神的「超在性」(Transcendence),天主從來不走到前台,而是透過他對萬物之措施,以彰顯呈現天理和天意。所以創前十一只是宇宙生成論和人類生成論,只有人類的「祖譜」(genealogy),那裡沒有「神的故事」。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經專家都承認,對梅瑟五書之最後那次的修訂工作,兼有司祭及經師兩種資格的厄斯德拉(EsdrasEzra)是關鍵人物。他回國的任務,是推行梅瑟的法律制度。由阿達薛西斯國王批准的這套法律,對在波斯帝國境內所有的猶太人有「國法」之效力;「凡不遵守你天主的法律及君王的法律的,應嚴加處分:或處死刑,或放逐,或財產充公,或徒刑」(厄上七26)。他是在舊約裡第一個被稱為「經師」的人物。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梅瑟五書裡,最高神之名稱,常是分別或是用雅威,或是用厄羅因。但是在創世紀第二及第三章裡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即是把兩個名稱合成一個,稱為「雅威厄羅因」;天主教中文聖經譯為「上主天主」,新教中文聖經是「耶和華神」。這種用法在第二及第三章共有二十次。另有一次是在出谷紀第九章第三十節。此外按「七十(二)賢士」之希臘文譯本,在創世紀中另外還有多次這種用法,如第四章第六及第九節,第五章第二十九節,第六章的第三及第五節等處。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能正確理解一篇古代文獻之內容,確定其寫成年代是極重要的一步。任何種類的文學作品,必然是作者對他所面對的社會及文化情勢之反應。同時他必然希望有人認同他的感受或主張,因而不得不採用那個時代的人能夠理解的表達技巧;連那些為了逃避敵對派之迫害而採用類似密碼或影射技巧的作品也不例外。任何文章,都有某種程度的時代性和公眾性。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題的性質

      本書的目的,是要透過古猶太人和古希臘人對他們之愛情對象的觀感,分析他們之愛情的特色和差別。許多讀者大概知道奥斯定在其「天主之城」中的那句名言:「兩種愛情建立了兩個城邦。一個城邦是地上的,是由自私以致輕視天主之愛情建立的;另一個是天上的,是由愛天主以致輕視自己之愛情建立的」(註1)。這句名言確定了各派傳統基督教義以後之發展方向,但實際是背叛了聖經一貫的入世精神,向希臘的厭世人生哲學投了降,使厭世心情在傳統基督教義中,得到了正統地位。這就是本書要清理的核心問題。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劉俊餘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