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no.401~450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佛洛依德說:「我得知兒童之怕懼的根源,是靠一個三歲男孩。某天他在一個黑暗的房間,我聽到他喊叫:『姑姑(或阿姨),跟我說些話,因為這裡太黑,我害怕。』姑姑回答說『既然你看不到我,那對你有什麼用?』男孩說:『沒有關係,有人講話時就有光亮。』所以男孩不是怕黑暗,而是因為一個所愛(被愛)的人不在場才感到焦慮」(性學三論,註68,意文版)。 

  可惜佛洛依德並未重視這個心理現象所顯示的深遠意義。因了唯物主義之偏見,他只重視一種愛情,即以生殖器官之感覺為基礎的夫妻之愛;又為了粉飾自己的病態心理,他硬說原始人是利己的,精神病患者是利他的,並主張弒父弒母情結是文化進步的原動力。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心永遠大於身體,也大於他確實知道並能掌握的這層世界。這是人能不斷自我超越的原因,但也是人能迷失的原因。在這個廣大無垠神秘複雜的世界中,人非常容易迷失。如果一人能在太空中任意飛行,他很可能被什麼黑洞吸入而消失,再也回不在他的生命基地這個地球。許多人是迷失在人根本看不清也掌握不住的靈異世界。為進入靈異世界、好似不必花什麼本錢,於是大家無不雀躍欲試。

  除了自己的理性思考之外,沒有任何東西能管制人的幻想。有人幻想自己曾有不計其數的前生。但是一個對西方歷史毫無所知的人,很難想到自己曾是奧古斯都大帝,或希臘女詩人沙孚。一個不知中國歷史的印度人,也很難認為自己曾是秦始皇或西施。這類人對前生的描述,跳不出他現世之知識範圍,編不出別的花樣。「前世今生」的女主角,連小時的窮苦生活範圍都跳不出去,一直在社會階級較低的身體內,轉生來轉生去(張老師出版社)。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