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想一個證據十足的學說,須有豐富的學識,及靈活敏銳的思考能力。幻想病患者最擅長大膽假設,但也最不會小心求證。但是評估一個學說的好壞,就容易多了。許多人不是藝術家,卻多少看得出哪部作品較好,哪部作品較差。大學教授雖然不是十項全能,但對與其專業相關的問題,總該有點批判能力。然而我國有些所謂學者,不管在哪裡看到了多麼荒唐的假設,都敢拿到國內賣弄。問題何在呢?與在其他領域行不由徑,和取巧走險的人,有何不同呢?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病人某日在某醫師面前出現,述說了病情,醫生開了處方,病人回家後按處方醫治,病就好了。這是個客觀事實。但若有人記錄此事,絕非只因為那是事實,而是為了這事含有的意義,醫生的記錄可能是為知道金錢收支情形,或當研究資料等等;病人的記錄則為了另一些可能理由。這些記錄不可能一樣。都可靠嗎?

新約把耶穌的事蹟和言論記錄下來,當然是因了他所代表的意義。近兩百年學者們爭論最熱烈的問題,是怎樣從教徒信仰的基督之畫像中,找到歷史上原來的耶穌。無論每人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在下意識或顯意識中的動機,常是為了排除或支持傳統教義中的某些信念。並且大家幾乎千篇一律,採用的是消減法則。這與我國近代研究孔子的情形完全一樣。這方法的公式可以簡化如下:各記錄所共有的部分,才是可靠的史實。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新約提到的人物中,基督徒最難諒解的恐怕是叛徒猶達斯。然而這是一項誤會。猶達斯可悲,但不可恨。最可恨的是那些濫用職權,任意支配他人命運的人。「叫一個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滅亡:這為你們多麼有利」(若十一50)。聽到這種論調而不感毛骨悚然的是呆子,不知那天也被這原理殺害。猶達斯並不那麼冷酷,只是有點幼稚,喜歡用小聰明。在罪人的排行榜上,他的名次很可能是在你我之後。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耶穌十二個大弟子中,除了猶達斯因出賣恩師而出盡風頭外,最活躍的有三個:雅各伯和若望兩兄弟,再加上伯多祿(彼得)。耶穌好似有意特別栽培他們。他復活雅依洛的女兒時只帶了他們三人(谷五37);只有他們三人見了耶穌與梅瑟和厄里亞在某山上會面的事(瑪十七);最後一夜在山園中他們三人離耶穌最近(瑪二十六37)。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怎樣改造社會,是先知先覺者能遇上的煩惱。一般人可能遇到的矛盾處境,是夾在兩個互相衝突的義務之間,不知何去何從。例如婆媳不和,夾在當中的兒子和丈夫。當然聰明的母親和妻子,絕不該給自己所愛的人出這類難題。可惜真正的聰明人不多;而愛情之重心多次是自己,而不是對方。

大陸天主教徒的處境,與上面的例子完全一樣。最好的結局,當然是爭愛的雙方取得諒解。但在未諒解之前,甚而看不出有諒解希望的時候,夾心人該怎麼辦呢?一面倒不是合理的解答;那等於人格分裂,不可能心安理得,除非你根本不曾真心愛過被遺棄的一方。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巴郎用纏在灌木中的綿羊代替兒子祭祀了上帝後,上帝對他說:「因為你作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祝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二十二15等)。

「忠於上帝,不惜任何犧牲,乃有美滿的結局」,乃是聖經一再強調的信念。保祿說:「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他的人,即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羅八28)。然而這個基本信念的詳細內容,卻有待信徒一生慢慢摸索體認。也可以說,全部聖經,就是摸索和反省這個問題的記錄。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聖經學家大致都承認,舊約最前面那幾部作品,所謂「梅瑟五書」,是利用古代幾種文獻,以剪貼方式編成的,各段落之銜接難免牽強,在同一故事中也有不協調的地方。這是缺點,但也正是能引人入勝的地方;在粗拙的筆觸下,藏了許多玄機。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生澀的字句能使人深思,可能不無道理。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離世之前交給徒弟們的使命,是向普世傳報他三年公開傳道的事蹟和言論:「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路二十四48)。定型年代最早的瑪爾谷(馬可)福音,和定型最晚的若望(約翰)福音,都是從耶穌與洗者若翰相遇之事件講起,是標準的福音內容。為理解耶穌傳授的處世為人之道,不必知道他公開傳道以前的事蹟。 

信徒多了以後,自然有人對耶穌以前的事蹟感到好奇,大概很早就有許多這方面的故事在信徒間傳述。這些傳說編輯成書的年代最早的雖然是在第二世紀,有些故事一定是有歷史根據的。教會沒有承認這類新約外傳或緯書是可靠的正典,是基於作品之整體評價,認為對福音基本精神之理解作用不大,甚而有偏離的危險。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耶穌受誘惑的故事中,為把他誘入歧途,魔鬼也引經據典:「因為經上記載:他(上帝)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瑪四6)。魔鬼顯然在濫用聖經。而且他是取字面意義;但這也正好說明,聖經能被曲解。伯多祿說:「在(保祿)這些書信內,有些難懂的地方,不學無術和站立不穩的人,便加以曲解」(三16)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聖經文化發展史上,有三個關鍵人物。梅瑟(摩西)是猶太社會之典章制度的奠基者,是聖經裡的周公。厄里亞(以利亞)是一神論宗教的捍衛者。耶穌則可以說是集大成者。他們都有神奇的一面;聖經裡有關奇蹟的記述,幾乎全部集中在他們及他們第一代弟子的生平中。但是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在完成了歷史使命之後,他們都有似老子,不知所終。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