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第二章造女人的故事,開頭先標示出上帝此舉之動機:「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二、18)。然而上帝並沒有馬上動手,實行他的計畫。作者幾乎用了整個敘述的一半篇幅,講上帝造各種動物,及亞當給動物命名的事,並結論說:「但他(亞當)沒有找著一個與自己相稱的助手」(二20)。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聖經在創世紀描繪的人類第一位女性夏娃(天主教稱「厄娃」),與希臘詩人海希奧德筆下的潘朵華(Pandora of Hesiod),無異是孿生姐妹:二人皆是人類的禍水。然而這是一項非常可惜的誤會,因為創世紀作者其實是要與海希奧德唱反調,推出一種正好與他對立的女性觀或異性觀,同時也是一種相反的異性關係及人際關係之觀點。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能看清耶穌的真相,該從三個問題層面進行探索:客觀場景,心理反應,及耶穌經過思考後形成的理念體系。這三層問題雖然各有其本位確認評定準則,但又彼此牽制。第一層問題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範圍,如研究耶穌時代的猶太社會;後兩層問題則不能不顧場景。

  《人之子》的作者說:「我的目的不在於講述大家都熟習的教義(真熟悉嗎?見解一致嗎?),而在於寫出一個先知的內心生活。我們感興趣的……是他自己的感覺世界:自我感覺世界的發展,做一個領袖的目的和動機,他的奮鬥、弱點和失望,還有在自負和謙卑之間、責任和消沉之間、對使命的承擔和對個人快樂的渴望之間所展開的巨大的精神戰爭」(八頁,業強)。

  我們已經指出,這書的場景重建不很值得信任。然而,若不知道當時的緊張政局,怎能想通耶穌某些言論的迫切激烈語氣之原因,及其合情合理之程度呢?怎能想通他用意義閃爍不清之比喻的動機呢?若不清楚他的整體人生觀和價值觀 (所謂教義),怎能知道他奮不顧身的戰鬥不是出於非理性的狂熱呢?下面只分析一個例子,為使讀者知道,這位作者的心理分析能力也不是很強。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之子》的作者路德維希(德文發音最後一音接近商務版之「克」),是以寫傳記見長。在他這些傳記中,以《人之子》及《維廉二世》引起的爭論最為激烈。這是因為在三十年代的德國,耶穌和德國末代皇帝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是爭議性很高的人物,從學者到販夫走卒,各有不同的成見。這類傳記很難使每人感到滿意。但是某段陳述,若與事實顯然不符,則是作者未盡到傳播真理的責任。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me011_003.jpg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舊約相關但未收入舊約正典的猶太人作品,可統稱為舊約外傳或緯書,其中不包括經文註解;後一類文獻是收集在猶太教的另一大部文集中,稱為「塔耳慕得」(TALMUD),意為「學識」。舊約外傳主要都是展望歷史的,即所謂「世末文學」,寫成年代是公元前兩百年以後。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派傳統基督教義都主張,聖經傳授的真理,是來自天主的「啟示」。這主張不是毫無根據; 但若把「啟示」觀念簡化、僵化,好似與各位聖經作者所面對的具體歷史場景毫無關係,反會成為正確理解聖經思想的障礙。許多信徒實際是在濫用啟示觀念,把個人之主觀淺見當作聖經的正解,在講不通時,便拿「人無力理解天主的謀略」為藉口,把問題搪塞過去,使天主成為他不可理喻的幫兇。

  在實徵層面,聖經思想是在猶太人四周之文化包圍中,慢慢選擇清理,去短取長,逐漸成熟的。你若認為這套思想確實高明,當然可以認為其形成歷程的背後是有天意的,就像保祿說的:梅瑟制定的「法律就成了我們的啟蒙師,領我們歸於基督」(迦三24)。但若把聖經作者看成完全被動的工具,認為聖經裡的每個字,都是作者在天主之直接感應下選用的,對天主之智慧和大能恐怕是一項侮辱,因為聖經的表述,實在不夠清楚明確,否則各派信徒不會各是其是,爭論不休。

  醞釀聖經思想最早之歷史背景,是巴比倫和埃及文化。下面是看聖經裡的某些構想,與巴比倫最早的一篇史詩有何關係,聖經採取了什麼,排除了什麼。這故事最完整的記錄,是在亞述之京城尼尼微舊址發現的十二塊泥板。在其他地方也曾發現更早的零碎記錄。學者一致承認,這故事出現的年代,不會晚於距今近四千年的漢摩拉比法典。請先看故事提要。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常寫文章討論大陸天主教問題的神父,大都認為中共不理解天主教的立場。其實是天主教當局太唯我獨尊,不理解重視他人的立場。在早期,中共盲目相信馬克斯等人的宗教見解,誤以為用高壓手段便能消除宗教。但在大陸開放之後,宗教有死灰復燃的現象;為能更有效地控制宗教,中共在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六個五年計畫」的哲學社會科學部分,「把宗教問題的研究列為十二個重點之一」。上海社會科學院用了三年時間,完成 「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問題」報告,共二六八頁。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諦岡與中共建交的問題,雙方已談判多年。近日傳出中共在九九年八月十七日發出之文件提要,指示各級政府人員,關於中梵建交對中共政權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前有所防範,自現在起就加強「管訓」。以免在建交後,羅馬「利用合法地位干涉和控制我國天主教會」。近來陸續傳出有些地下天主教的主教和神父再度入獄或失踪的消息 見證,二九四期)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