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理是一篇文章能被正確理解的一個重要條件。沒有上下文的話,是一句意義不確定的話,可以任意附會。大家常聽到這樣的質問:「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對方想確定的是:「我該把你這句話與那句話或那件事情連在一起去解釋?」這假定前後的話思路不清。
自古以來聖經學家一致承認,在新約裡的四部福音(耶穌傳)中,以瑪竇(馬太)福音最有條理。但在實際分析其整體或某部分之結構時,就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了。關於第五至第七章所述之「山中講詞」,這個問題的後果最為嚴重。大家都承認那是一串重要課題,但因為看不出思路,無法充分加以運用。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的體力技能比賽,繼承的是希臘文化傳統。希臘本土因了交通不便,形成了許多各自為政的小國。那時的公民也就等於是地主,而勞苦工作主要是由奴隸承擔。在雅典的極盛時期,全人口是三十萬,奴隸佔十萬。後來天主教規定星期天不許工作,禁止的只是所謂的 「奴隸工作」,而不禁止所謂「自由人的工作」;這區分就是根據希臘的社會情況來的。
所以地主是有閒階級。但是人不可能終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於是各種藝術活動就發達起來。與中國文化相比,他們最特殊的表現是對演說及體力技能之重視。既然那時是小國寡民,每個公民都能左右政治,所以講話能力影響極大。同時打仗衛國也是公民專有的義務,體能訓練自然也極為重要。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代的科技發展,使人類的行動能力加強了不知多少倍。有人感到非常得意,常以自我陶醉的心情,喊著「科學萬能」,及「人定勝天」之類的輕狂示威口號,而無視於科技引發的人類危機。悲觀一點也許可以說,人類一直在破壞大自然的生機;沙漠的腳步,似乎一直跟著人類的足跡前進。在現代科技的協助下,人類在大量預支子孫的生存權益,已經是相當明顯的事實。
原子能之發現,首先用於殺伐,在許多落後地區,每天讓同胞成千上萬地餓死,大家卻先學操用最新的武器。這是明顯濫用科技的例子。所謂的科技和平用途,多次與上述之破壞作用只有直接與間接的差別。水土與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臭氧層的破壞,地球的暖室效果,範圍小的如地層下陷等,都是科技和平用途的後遺症。萬能的科學也許會找到補救的方法,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誰願意為救人類的前途投資?那些以盜賣公共利益而致富的人,肯把錢再吐出來贖罪嗎?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經這部大書,包括了許多不同類別的作品。然而無論是從各作者當初編寫之目的來看,或從各作品被選入聖經的動機來看,都是以教育大眾為首要宗旨。那些作品裡談論的問題,在原則上是與每個人有直接關係的,沒有專業性的作品。
現代人非常重視科技。廣泛地說,科技是對付客體世界的方法。公前第八世紀希臘詩人海希奧德的「工作與皇曆」,講述的是農業及航海。這是科技問題,是專業知識。但在原則上,務農的人不同時航海經商;所以那不是每個人都該有的知識,不該列為國民基本教育的共同教材。你若強要把專業性學識列為每人必修的課程,一部分精力和時間浪費了,同時必然也會相對地使人忽視每人必備的基本處世為人的知識。
聖經雖然說:「不要厭惡勞力的工作,和至高者(上帝)制定的農業」(德七16),但沒有專講農業的作品。舊約裡有關於食品衛生及傳染病的法規(肋十一及十三),但沒有專門傳授醫藥知識的作品。聖經裡的許多論述與政冶有關,但未專門介紹政府的組織和軍人的編制,對許多人來說,不知道財政部與經濟部怎樣區分職權有關係嗎?國中畢業的人,也不必知道總統與皇帝有何區別。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來又聾又瞎的小孩,脾氣非常暴躁。他能感覺來自客體的刺激,也能感覺自己的需要,卻不易與客體世界調配。這樣的人,比耳聰目明的白癡可憐。說了沒有兩句話就要動武的人,多次也是因為溝通上有困難。
在人生中極重要的一個能力是人際溝通。因為人與自然界之溝通或對自然界之理解,深入一點時也要靠人際溝通,即靠學習過程。人際溝通之工具是語言。按廣義語言包括的東西很多:手勢、表情、動作等都有語言功能。按聖經的觀點,任何一個東西或一件事情都含有語言成分,因為都是上帝之意念的實體化或結晶:「高天陳述天主的光榮。穹蒼宣揚他手的化工;日與日侃侃而談,夜與夜知識相傳」(詠十九;若一3)。在聖經裡,「言語」與「事物」常當同義字使用(路二15;瑪四4)。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降世的使命。是為給真理作證(若十八37)。所謂真理,就是善惡之正確標準。世上原來不是沒有真理,至少舊約裡含有真理。耶穌是來告訴人上帝之終極是非善惡標準:「福音啟示了天主所施行的正義」(羅一17)。罪惡觀念也是這個問題的層面之一。
針對世俗的價值觀,耶穌提出的修正重要的有兩點。第一,基於群體利益之關切而產生的外在規範或禮法不絕對合理,不代表上帝的終極善惡標準。第二,行為是善是惡。只看對他人有益或有害;而且人對他人的義務比對上帝的義務重要:「我喜歡仁愛勝於祭獻」(瑪,十二7)。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自欺的現象非常普遍。但在另一方面,人也不是非常容易真正原諒自己。在他人面前嘴硬,咄咄逼人,有時正是心虛的表現。從事不正當行業的人,對怪力亂神的禮數特別周到,有廟必拜,有神必敬,也是因為心虛。
生活在社會或道統邊緣的人,也需要從他人的眼神中感到自己的人格價值,故有時他們對某些弱小表現得出奇慷慨。這是心理補償。許多黑道人士彼此之間,比官場人物更講義氣。但是心理補償不等於心理平衡,多次反而是走向健全統一人格的障礙。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能有自信,活得心安理得,人須自我統一。但因為人不是孤立的,自我統一須建立在與外界某種和諧的關係上;至少那是無法擺脫的條件。心理分析所謂的「超我」,雖然是構成人格的一部分,卻不能由顯意識自由操縱,而是由某些外力控制。為能活得理直氣壯,孟子有一套非常清楚的步驟;分為安身與立命兩段功夫。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幽默是拿自己的弱點開玩笑;拿他人的弱點開玩笑是諷刺和譏笑。雖然大家多次把諷刺也看為幽默,但事實上那是人面對不愉快之處境時,兩種完全不同的反應:諷刺是攻擊性的;幽默則是緩和心理壓力的自衛方法。此外玩世不恭接近諷刺,而阿Q精神接近幽默。
許多學者認為,猶太人最擅長幽默。這是指在公元七十年以後他們不再有自己的國土,到以色列重新建國這段時期,到處受歧視的猶太人。在希臘古典時代的文學中,可以說沒有幽默,只有諷刺;他們的喜劇是專門展現諷刺技能的作品。這是因為那些文人都是掌權階級或貴族,對自己不喜歡的人物或事情,自然容易採取高姿態反應。當時詭辯家表現的則是不甘示弱的玩世不恭。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雅斯培說:「儘管亞洲似乎處處皆有苦難,但是只要佛教所及之地,人民都充滿祥和的氣息。佛教是一個沒有暴力、沒有迫害異端、沒有宗教審判。沒有巫術公審、沒有宗教戰爭的世界性宗教」(四大聖哲,二O四頁)。上述各種弊端,都是基督徒的醜行劣跡,因此他說:「只有忽視關鍵之處以及遮蔽某些要點的詮釋,才會導致一般的西方人自以為是的模仿耶穌而根本不提佛陀」(二O四頁)。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