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瑟去世後,埃及換了朝代,以色列人開始不受歡迎,最後成了奴隸,又因為他們繁殖快速,法郎於是頒發命令:「凡希伯來人所生的男孩,你們應把他丟在尼羅河裡;凡是女孩,留她活著」(出一22)。

梅瑟(摩西)出生後,他母親先在家中「藏了三個月,以後不能再藏了,就拿了一個蒲草筐子,塗上瀝青和石漆,把孩子放在裡面,將筐放在尼羅河邊的蘆葦叢中」,由他姐姐在附近監護。某天一公主到河邊遊玩,發現了梅瑟,動了慈心,要把他養大。梅瑟的姐姐趁機前來,說她能為孩子找個乳母。那乳母當然就是梅瑟的生母。孩子斷奶後,便入了王官,成了公主的義子(出二)。

梅瑟長大後,某天出外探望親朋好友,見一埃及人毆打一個以色列人;他看四周無人,便把埃及人打死掩埋。第二天他見兩個以色列人打架,對無理的一方 說不該打同族的人;那人說:「誰立了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判官?難道你想殺我,像殺那埃及人一樣嗎?」梅瑟知道殺人的事已經敗露,便逃到西乃半島,為一位米德揚的司祭牧羊,並娶了他的一個女兒為妻(出二)。

以色列人在埃及的處境雖然痛苦,但一時仍然無法形成共識,使大家通力合作,謀求整體的計劃和行動。梅瑟不適合這項工作。首先他與埃及王室的關係,使同胞不易絕對信任他的動機。但最大的難題,是他脾氣急躁,沒有說服和領導群眾的耐性。在他逃亡的幾年中,大概已經有人推展宣導工作;主要推動人可能就是梅瑟的哥哥亞郎。故此上帝命梅瑟回埃及解救同胞時說:「我知道他(亞郎)是有口才的,他現在正前來迎接你;他見了你,心中必要快樂」(出四14)。民族共識已逐漸形成,行動的時機到了。

梅瑟雖然急躁,卻是極難得的策略人才。他在王宮吸收了埃及所有的學識,無論是關於宗教和哲學,法律和制度,以及科技知識,包括僧侶和術士們的醫藥和巫術知識。在流亡西乃半島的時期,他把那裡的地形氣候,動植物的生態和資源,也摸得一清二楚。後來以色列人離埃及時走的路線,就是他逃亡時走的路線;頒訂所謂梅瑟法律或上帝盟約的地方西乃山(曷勒布山),也是他曾牧羊的地方。

梅瑟很有自知之明,故此他對上帝說:「吾主,請原諒!我不是個有口才的人;以前不是,你向你的僕人(我)說話以後也不是」(出四10)。回到埃及後,同胞對他表演的奇能雖然佩服,卻不肯執行他的解放策略:以色列人「由於苦工喪氣,不肯聽梅瑟的話」(六9)。

有人覺得,梅瑟所表現的人格似乎不很諧調。在一方面他學識廣博,卻不會與群眾溝通,不懂群眾心理;他有時非常虛心慎重,有時又極暴躁衝動。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毛病出在他太聰明,又太耿直。無論什麼事理,在他眼中都很清楚簡單,以為三言兩語,別人就該聽懂。一般說來,太聰明的老師,很可能並不會教書;因為思路太快,學生跟不上腳步。

梅瑟在王宮時,下人都百依百順,使他想不到許多事情須多方協調,直路是走不通的。這並非說他沒有能力懂大眾心理;在所謂「梅瑟法律」中,含有許多極細密的心理因素之考量,無法在此分析。但無論如何,他敏捷的頭腦,耿直和一絲不苟的性格,及小時養成的習慣,使他不適合當群眾領袖;他不是個傑出的政治家。但上帝給他準備了一位很好的搭配,就是他的再哥亞郎。

亞郎可能與梅瑟同樣聰明;他們的姐姐也不簡單,是女先知(出十五20)。因為生活條件不同,亞郎的聰明主要表現在搞人際關係。聖經說他「有口才」,當然不是指伶牙俐齒,而是說他有說服人和溝通的能力。這須理解他人心理,並有點妥協遷就的精神。他容許民眾敬拜金牛的事件,固然超出了「隨和」之合理的限度,但也最能顯出他的妥協精神(出三十二)。政治不是欺騙技術,而是協調技術。但搞政治而毫無原則,便成了下賤的政客。

一絲不苟的梅瑟,顯然有點拿得起而放不下。民眾彼此間的私人糾紛,原來都是他親自審理,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因了岳父的建議,他才採用了分層負責任的辦法,並編寫了所謂的「梅瑟法律」(出十八 17)。因了這套禮法,他才能有久遠的影響,而不只是一時的民族英雄。

至於梅瑟的才智沒有變成謀求私利的工具,則是因了他的心地忠厚慈悲:「上主使雅各伯的後裔中,出現了一位慈善的人……因為他忠信謙和,天主就從眾人中揀選了他,祝聖了他,使他聽到(上帝)自己的聲音」(德四十五)。(註:此文於民國80年6月8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108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jungho 的頭像
    liujungho

    反抗者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