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定先生的精神生活內涵,含有三大要訣是:天主至上;依賴天主的照顧;承行天主的旨意。

  天主外,一切是虛幻,拋棄天主是瘋狂,因此該以永遠為標準,把永遠作目的。在瑪爾定夫人的信札裡,這思想成了金句,不斷地在腦中迴響。瑪麗說:「媽媽對世上的東西,沒有一點牽戀,她厭惡這個世界,她的心思只在永恆的東西上。我們似還聽到她背誦聖書裡的詩句,聲調是抑鬱的,她覺得自己是個流亡者。」

  在德蘭列真福品時,瑪麗說:「我的父親與母親,有深厚的信德,聽他倆一齊談永生的事,連年輕的我們,都覺得世上的東西果然是泡影。」瑪爾定夫人寫過:「真正的幸福不在此世,在世上找尋只是徒勞。」德蘭也說:「天主之外,一切虛幻。」這正是家庭教育的產物,德蘭繼承了母親的信仰。

  同樣,在家庭、學校裡,德蘭學會崇拜天主,天主是上智、威嚴、萬能、愛情,主宰著萬物的動靜興衰。恭敬天主,是自己最大的光榮,為我們是最大的益處,閉目聽任祂是最合算的事。

  瑞莉的修女姐姐見弟弟葛林,遇到拂心的事不勝惆悵,瑪爾定夫人的答覆,好似出於一位保守院長的口吻。給葛林寫信時說:「我向姐姐說,不用如此傷腦筋,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多祈禱,因為她和我都不能給你有用的幫助。但天主從來沒有拮絀的時候,當祂見我們受夠了罪,必伸手幫我們脫離險境,那時你要看出成功不在你有聰明,你有才幹,而只在天主。

  你知道我們都容易驕傲,那些有好運氣的人,多半都是傲氣凌人的。我並不是說你或我已到凌人的程度,但多少是有傲氣存在的,而且常在順境,便會使人忘記天主。他從來沒有叫他揀選的人走這條路,而是叫他們經過痛苦之爐,把他們煉淨。」

  這不是一篇演講稿,而是靈性的呼聲,是成年累月默想中提出來的精華。或更好說:因為在這點,瑪爾定夫婦二人同心──對聖家的信仰,這信仰落實到現實生活,便結出豐碩的果實。

  全家的命運都交在天主的手中,祂的旨意是不容反對法律。像主日的罷工,雖然教會法規未禁止,可是瑪爾定家庭不單店門緊閉(當時無此風);儘量避免旅行與購物(除非是為急需)。家人已養成習慣,前一天便將牛奶、麵包在內,準備妥當。

主日逛市集,孩子們只能眼巴巴的望著五光十色的小玩意,但不敢買東西。因為爸爸在市集看中意的東西,對商人說:「我要買這塊,明天送來。」

  媽媽認為守主日是邀天福的捷徑。住里修的葛林走惡運,她寫信鼓勵:「因見你們善守主日,凡是善守主日的人事業都要成功,最後會致富,我有這信念。我也常對孩子們說:你們的舅父將來一定會致富。她們問我怎麼知道,我說當然知道。這使他們很驚訝,瑪麗對我說:『妳又不是先知,媽媽!』但我想絕不會錯。」

  後來葛林繼承一筆龐大的遺產,事業蒸蒸日上,正如姐姐所預料。「今日他的富裕,是上天特別的降福,即嚴守主日罷工的結果。」

更值得稱讚的是他們嚴守大小齋,當小齋日而家中有客人,父親請客人享用豐盛餐飲,自己卻粗茶淡飯。女主人為免麻煩,發現客人預計守齋日來訪,趕緊寫信,請客人改日子做客。

  瑪爾定夫人身體虛弱,不因此逃避守齋。1875年封齊期她寫道:「我們還在做補贖的時候,幸好不久便要到頭了。大齋小齋真難忍,其實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克苦,但我胃口不好,再加上自己沒出息,若隨本性,一點也不願受。」為了鼓勵她,每天有兩位神父講三次道理,但她有次無意間吐露:「兩位神父講的道理,一位不如一位……這真是苦上加苦。」

  第二年,精神鼓舞比較有效,身體卻受不了。「再見,我的寶苓,不久見!只二十一天,卻要難過二十一天。因為要守大齋,累死人了!上星期我想放棄,因為胃痛得利害,餓得我無精打采,幾乎熬不過。晚上方濟各會那位神父的道理,讓我提起勇氣忍受下去。」

  187612月她到里修去見一位名醫,看她的胃是否可動手術?弟弟想好好款待她,但那時正是四旬齋期,她寫信告訴弟弟:「你知道這天是大齋,我守齋,因為我知道我的病還不那麼嚴重,到可免守大齋的程度。」在嚴齋期,她也想法少寫信,有人認為她是嚴肅主義!但誰曉得,我們真的太放縱本性了!

德蘭還記得1875523日,她那時兩歲半,蘭妮與一個窮家女孩一起開聖體,媽媽給這孩子做件新衣服,在家庭盛宴時,讓她坐大位。

  出門乘車,大家都搶好位子。有一次,瑪爾定夫婦乘車,一個婦女抱著兩個孩子上車,媽媽身旁的女人,擔心孩子哭鬧而有不耐的表情,媽媽輕聲提醒她不要失禮。到了站,媽媽替那婦人抱一個小孩,也拿東西,在先生的陪伴下,送母子三人回家。而他們回到聖普斯街自己的家門,已過了午夜。

  瑪爾定先生一次在車站,見到一個患癲癇的病人,手裡的錢用光了,眼看就會餓死。他脫下自己的帽子,先放進錢,然後在候車室走了一圈。旅客受他的感染,善心大發,紛紛慷慨解囊。臨時募到的善款,病人不僅可果腹,還能返回家鄉,他感動得淚流滿面。

  另一次,有個喝醉的工人,倒臥在街頭,來往的行人視若無睹,沒人關心他。瑪爾定先生看見了,先幫他站起來,再扶他回家。第二天訪視他,並趁機勸他戒酒。

  瑪爾定先生不管別人的想法,只要遇到需要幫忙的人與事,他不顧自身的危險,為人服務。他是游泳高手,因此救過不知多少溺水的人;一聽火警聲響,他便成為義消,有次還衝進火場,救出一位老人。家人知道他為公益,奮不顧身的英勇精神,回家一晚,便擔心他遭遇不幸。

  他常為弱勢的病人、老人到政府機關辦理住醫院或養老院的手續。瑪爾定夫人給寶苓講過這樣的事:「我們一家人到郊外踏青,回家的路上遇見一個窮苦的老人,我叫德蘭給他送點錢,老人感激得很。看樣子,他確是可憐人,我想送他一雙鞋,請他來我們家。他果然來了,見他步履蹣跚,給他端上飯菜,原來他早就饑腸轆轆。

老人告訴我們,他去年冬天住在別人不要的破屋內,冷得腳都是凍傷;白天則到附近的軍營,討些湯水充饑。他的際遇使我很難過,我跟他說,什麼時候願來我家就來,一定有麵包可吃。我希望妳父親幫忙他送進養老院,他也很想去,現在就要為他辦手續。

  我們給老人幾文錢和一雙鞋,他開心得很,接著說:『有了這錢,我明天討些湯水,買些麵包,買點煙,再去剪頭髮。』他快樂的像個小孩,一邊吃著飯,一邊不斷端詳著鞋。」瑪爾定先生經過多次交涉,終於將老人送進一個養老院。她才放了心,老人也感激萬分。

  瑪爾定夫婦對孝道極為看重,他們多次回老家,到祖墳前祈禱,打聽族人消息。三代同堂多年,婆媳從未發生不愉快的事,可說是個模範家庭。

  瑞莉的弟弟易習道葛林,婚後在妻子的潛移默化下,成了虔誠的教友。他的生意多次虧本,從不灰心,他將自己托給聖母。在心情抑鬱苦悶時,一句聖經便使他的煩惱煙消雲散。他後來成為修理聖堂董事會一員,也參加創組聖文生善會及公教俱樂部,以後又是倡導閱讀好書及經濟支援者。

  由輕佻學生一變為基督的戰士,瑞莉對他更加友愛,想法在物質上幫忙,打聽他商業上的困難,協助他因火災燒掉的店面損失。

  18662月雅尼葛林誕生;18708月,小瑪麗誕生,大家分享葛林的快樂。瑞莉和弟妹的書信往返好似走馬燈,反映著希望、等待、失望、焦慮、準備生產、籌劃洗禮,雙方交換著任代父代母,之後嬰兒的成長,心智的漸開,禮物交換所引起的樂趣。這些書信可以稱為:「兩位年輕母親談孩子教養。」

  看這兩位媽媽,面帶笑容的彼此鼓舞,是多麼美麗的鏡頭!自亞冷松去的信中說:「若妳有我這樣多的孩子,需要吃很多苦……」

有時瑞莉承認自己的厭煩與疲倦;有時也依戀地回眸一望她曾想進的「修院」,但誘惑是一瞬間而已,她已經上了「家庭」之船,她要抱著無畏的精神,直航到岸。她在頭生男孩死前幾星期,給弟弟的信中說:

「我對蕾絲生涯厭倦極了,它使我受很多苦。當然我可以賺些錢,然而,我的天主,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呀!我簡直是在賣命,我想它一定減短我的壽命。若天主不特別保護我,我大概活不久。可是天主賜我這麼多孩子,我怎麼能怕死,我要笑著迎接每一個晨光破曉的美麗日子。

我常常想到姐姐,想到她那安靜的生活。她生活及工作,不是為了可朽的財帛,她只嚮往天堂,為天堂操勞。而我呢?在現實的困擾中,辛辛苦苦撈著我不能帶走,也不想帶走的金錢,在天上金錢為我有什麼用?

有時我不禁後悔沒跟姐姐的路,但我馬上想到:如果我走修院的路,便不會有這四個女兒,及我的寶貝兒子若瑟了。不!還是站在我這個位子受苦吧!只要有他們,只要我和類思都能升天堂,見子女們都佔著比我好的位子,我便幸福了,我還求什麼?」

最後這問句,寫出了她的一切想法。為了子女們的幸福,她情願上十字架。她後來對寶苓說:只有在丈夫先她升了天,而女兒都定了終身後,她才期盼進往見修女會,在修院渡餘年。眼前她是家庭的奴隸,是家庭的燈草,燃燒自己照亮家人。為這個任務,最明智而最簡單的是順從天命,勇敢的承擔將來的苦架。

「天主賞了我永不怕懼的恩典,所以我很鎮靜。」

「天主是一位好父親,他常思量每個人的能力,分施苦難。」

瑪麗和寶苓兩個女兒,在德蘭妹妹列真福品案中作證:「我們的母親有超人的聰慧和出眾的毅力,一切的困難為她都算不了什麼。」

至於修女姐姐,在給弟弟說了怕親愛的瑞莉經不起連串的挫折而害病後,加句「不過,她那信德及驚人的勇氣,使我多少能安些心。多麼英勇的女人,遇逆不餒;遇勝不驕,真令人佩服。」

瑪爾定夫人不想這些問題,她自知來日不多,也看出別人為她擔憂,但她沒時間憂愁:「很多人都想我不久人世,我料他們都猜錯了。因為我沒法死,眼前還有許多事要做。」

而且,在進入永遠之前,不是還得實現瑪麗.多習德修女的預言嗎?不是「聖者」還要來臨,以作這位母親犧牲的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