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裡進行的是靈魂與肉體雙重工作,產育一個自然生命算不得什麼,重要的教育工作是培育天主的子女。教育:它是藝術的藝術;是最高貴,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它的使命是雕刻天主的肖像,不是用有形的物質材料,都用無形的「神質」。

  在瑪爾定夫人的通信裡,我們可以看到她對孩子教育的關心與重視,在她的眼中,孩子不是供人解悶的玩物,也不是不知如何馴服的小動物,而是由造物主手中接受過來的託管品。需要服侍他的生活,照料他漸漸長大。她每次抱新生兒發出的禱詞,流露她的理想:「主!我將這小生命獻給你!寧願你快收他的靈魂,千萬不要任他喪亡。」看到了吧!她是想栽培真正的基督徒,訓練聖人哩!

  瑪爾定夫婦深刻瞭解權威的意義,目的與限度。他們知道如果濫用權威會使它失去作用;偶而使用,可以保持它的尊嚴;用得太頻繁會引起反抗;柔中帶剛方能使人信服。他們更曉得身教重於言教,孩子會樂於聽命。

的確,孩子是善於觀察的小東西,是認真的邏輯家,他觀察父母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不能使他們心悅誠服,則父母的指導、忠告,也難獲得信任與尊敬。

  瑪爾定先生有時雖縱容女兒,寵慣長女瑪麗,寬容幼女德蘭,始終未稍損父親的尊嚴,聽命的神聖,都奠基在他的聖善生活及高尚的人格,使他既有慈祥的面孔,也不失果敢的意志。

  德蘭是他最寵愛的「皇后」,但她說過:父親的一個眼色,半句話,為她都是不容推辭的嚴命。關於此點,四苓曾說:「在我們家裡,從未見到誰敢在父母前有半句失敬的言語,我們從不懷疑父母的命令是否合理,壓根都不想這些。熱愛父母使我們完全信任他們。」

  在教育工作上,柔情與堅持可兼併且相輔為用,祕訣全在此。要知道在必要時,瑪爾定先生也會動氣,他一眼看穿瑪麗矯飾的女性虛偽;也警告過一味阿諛四苓的女傭,使她認清自己的職務。所以他不是一個易怒的父親,也不是怯懦的父親。

  母親那方面,則表現了時刻警覺的關懷與輔佐。在這模範家庭裡,父親與母親都向著一個共同的理想奮鬥,通力合作,互相扶持。他們共同努力的目標,首先便是為孩子提供優良的環境,再傾全力養成美好的家風,培養善良的習慣,使家庭就是行善進德之地。

  對孩子的玩伴,她會嚴格的篩選,因為同儕的影響極大。她與孩子們在一起,參加他們的遊戲,指導他們的工作,如此她才能不費力氣地排除一切帶危險的人與物。關於此點,日耐法則修女曾記載兩件事,說明她對孩子教育是多謹慎。            在德蘭出生後,大孩子玩「受洗」的遊戲,為增加趣味,女僕異想天開,想把四苓女扮男裝,在付洗時扮代父。雖然只是遊戲,一向不主張化裝,女兒的裙子,至少要過膝,而女扮男裝令她不滿,於是馬上出面制止,女僕被責斥。

  她很敏感,雖然只有絲毫不利心靈潔淨,她立即發現而禁止。某天,鄰居有個大女孩,比大女兒還大幾歲,要求和她家女兒玩耍。這大女孩拉了女兒中的一人,在耳畔說了一陣話。她看大女孩那種鬼鬼祟祟的表情,知道說的不是什麼好話,馬上告訴客人不懂禮貌,然後下逐客令。

  事後她向女兒解釋為什麼不歡迎那女孩的原因,因為在團體中講悄悄話,甚至批評他人的話,不是正派的作法,常和這種人打交道,很容易陷入罪惡中。那被驅逐的女孩,受了這個教訓,經過反省竟洗面革心,後來棄俗修道。

  瑪爾定夫人被老派媽媽嚴格的管教,自幼飽嚐死板、守舊、拘束等教育方式,令她痛苦萬分。因此她早就下定決心,不讓自己孩子受這種折磨,希望孩子個個落落大方且坦白活潑。

  蘭妮小時的沈默,曾使她不安與憂慮,她知道終日悶悶不言的靈魂,最易受惡魔的哄騙,最易感到內心的苦惱。她的許多信件中,處處都看得出她努力瞭解家中每個成員的個性,為的是給每人適當的教育。

信任是教育的先決條件,她為得到每個人的信任,所付的代價是「愛心」對年齡大的女兒,媽媽像好朋友;對年幼的女兒,她是愛的天使。

溺愛是教育的第一號敵人;是天主聖寵的劊子手;是一切訓練的破壞者。瑪爾定夫人談到某姪女的高智商,說過下邊的話:「就怕她因此目中無人,一般說來,孩子被捧成天才,父母如果不適時壓抑,很難逃過沈淪的陷阱。」這句話對父母來說,真是金科玉律。

  瑪爾定夫婦訂下嚴格的家規:說話要有節有序,粗言是禁忌;舉止端正是聖潔的外衣;待人以禮是愛德的流露。父親守時刻如同軍人,母親格外注意家庭的整潔,例如用飯時上身坐直,正確使用刀叉,偶而出現佳餚,「不先喝完湯,不可吃主菜!」是常規,而用餐必須以麵包為主,而非菜餚。

  在嚴齋期間,食物的質量都要削減。總之,整個家庭生活的氣氛,都引領孩子養成節制及克苦的精神。

  母親有激發孩子勇敢的天份,日常的小工作,都是隨機教育的好教材。她用超性動機,使孩子在每件小事上忠心。例如:為歸化某罪人;為安慰小耶穌;為賺得天堂等。習慣成自然後,用她家的術語是「為自己的榮冠上加珍珠。」德蘭在《靈心小史》上提到;「善功隊」,也和此觀念相通。

  祖父去世後不久,瑪麗由媽媽陪著去拔牙,她所表現出的勇敢,超出九歲大的年齡,原因是為了「救祖父早日升天堂」的犧牲精神吧!事過境遷後,她又有些遺憾,因為拔牙的疼痛時間極短,功勞不大,「真可惜,不然祖父早就出煉獄了。」

  德蘭後來志願做要理老師,目的是為使她的兩個女學生,大的也才六歲,叫她們做好事時,不是想得到糖果或玩具,而是想聽小耶穌的故事。她的故事來源是小時坐在媽媽腿上聽到的教材重述一次。

  若整理瑪爾定夫人一生的通信,很容易編輯成一本「教育大全」。在德蘭列真福品案件上,她的女兒們作證時說:「母親很重視教育,且是愛的教育,但她不放縱我們的行為,很小的過錯,都會受到懲罰,如此靈魂才能常保潔淨。」

  寶苓說:「媽媽讀過的聖書,德蘭都讀過。她從媽媽得來的信仰,不是從課堂上的教材,也不是外在的儀式學來,而是在最平常的情況下養成。也就是媽媽的身教,她每天熱心祈禱;每晚在燈下講聖經故事……我們從媽媽那兒繼承的信仰,是生活的,簡直就是生命。」

  瑪麗和寶苓是最早受到媽媽聖德薰陶與浸染。兩姐妹的性格差距極大,姐姐醉心自由,直率坦誠,反對任何繁文縟節。她那種任性不拘小節的作風,很易讓人誤解為野蠻。然而當她膽怯起來,又神秘得無法捉摸。妹妹性格活潑,有時不免過火,幸好她有媽媽的領袖氣質,果敢機靈。至於智慧和心腸方面,姐妹兩人不相上下,手足之愛連繫兩人的心靈,她們真是難解難離的好姐妹。

  瑪麗回憶曾做的克苦,她有一個美麗的澄黃色皮製茶托,是她的最愛。她為在自己的「榮冠上加一顆珍珠」,慷慨的送給德蘭。之後快樂的問道:「媽媽,我這樣做將來可以上天堂吧!」天主的愛與家庭的溫馨佔據她整個心靈。

  對家中傭人的關係,也該列入家庭生活一章裡,瑪爾定夫人說明自己的觀點。186832日她給弟弟寫信道:「並不是工資高便能維繫傭人的心,需要他們覺得主人愛他們;需要向他們表示同情;對他們不可太嚴苛。平常有好心的人,都肯忠誠服務。

  你知道我的性情很暴躁,然而所有的使女都愛我,若我不遣散她們,她們絕不會主動離去。我現在所請的使女,若把她遣返,她必會難過生病,其實有人多給她兩百法郎,她也不會離開我們。當然我待傭人與自己的孩子心態一致,我向你講這個,並不是拿自己當榜樣來炫耀,我絕沒這想法。」她家的女傭人路依絲馬來,對主人百分之百忠信,工作了十一年之久。

  瑪麗說母親太仁慈,剩飯從不給使女吃,都是自己吃。她體諒使女工作太多,自己卻早起晚睡,比使女做的還多。使女生病像自家女兒親自照顧,一連三星期日夜不離的守在路依絲病榻前。等她病好才請車送她回家休養。

  她不僅關心使女的身體,遇到機會也會趁機教育,只是並非每次都成功。她說:「我們的鄰人某先生昨天過世,這令路依絲震撼,她不懂『人活得好好的,為什麼會突然死亡。』我想她希望能如富人一般永遠幸福生活於此世,情願放棄進天堂的念頭。我費盡唇舌向她解釋:富人並不比別人幸福!可是她根本不相信。」

  路依絲父親臨危時,在瑪爾定夫人的催促下,她才勉強去請神父終傅聖事。不然這個冷淡的靈魂,可能帶著罪惡離開人間。

  瑪爾定夫人對使女的權益都一一照顧到,怪不得她死後,路依絲及維日尼都痛哭失聲。維日尼曾在她家幫忙三年,結婚後,做織蕾絲的工作。兩人都盛讚女主人的愛心及正義感。德蘭從父母的善表中,學到體恤貧困人的苦楚,尊重他們的尊嚴──因為他們都是天主的子女。

  這真是個模範家庭,令人敬重。可是他們家庭生活有樂趣嗎?或是像間古董店;一間老更衣所,裡邊死氣沈沈嗎?

  如果我們走進聖普萊斯第三十六號宅院,歌唱聲、叫喊聲,從各處傳來,原先的擔心立即煙消雲散。這裡不是暮氣沉沉的老宅,而是個快樂的家庭。這裡有休閒器材,除可解除疲倦外,也有教育功能,因消遣使人快樂、提神……,使家人的心靈更加接近。

  爸爸在休閒時間喜歡拿起釣竿,到河邊與魚鬥智。他也愛玩撞球,再不就去拜訪幾個知己朋友。在剛結婚時,曾在家中開過幾次派對,但興趣不大,因此有了孩子後,不再舉辦派對,而是家人團聚的樂趣。的確,孩子多的家庭,家中自然洋溢快樂和活潑的氣氛,小的孩子獻天真,大的孩子獻才藝,父母負責場地及食物。他們除參加教會活動外,主日或大瞻禮也都在家裡玩。

  有時媽媽為哄女兒玩,會放下手中的針線:「我和她們玩一下七巧圖,但是代價不輕。一件蕾絲定單要交貨,只好開夜車,直做到凌晨一點。」

  「今天開了一次玩具展覽會,花了我兩個鐘頭,孩子們從沒這般快樂過。晚上寶苓對我說:多可惜,今天結束了,我希望現在還是早上。」

  「我許給孩子們在主日晚上慶祝加大利納瞻禮。瑪麗想吃蛋糕;有的想吃餅乾;有的想布丁,但我想要安靜。」

  父親是歡樂製造機,他會迎合孩子心理,看完書後便拿起幾個金色玻璃杯,在女兒眼前滾來滾去。他也會做小玩具,變戲法,要不然就叫「他的皇后」坐在大腿上盪鞦韆。

  父親對信仰的虔誠,秉持「不求人看;也不怕人看」,他無論何時經過聖堂必脫帽,聖體過時必下跪。多次一句很禮貌的話,便使褻罵天主、聖人的人閉嘴。一次聖體遊行,他見一人站在路旁,帽子也不脫,好似輕視遊行,憎惡聖體的樣子。他毫不遲疑,一把將那人的帽子掀起。

  他不是好事者,但若傷及靈魂利益的,他決不怯懦。他的女兒記得這幕,也知他以拿破崙在聖荷利納島說的那句名言:「我自知是一個人,而耶穌不只是一個人。」來自勉。

  他與妻子合作,使左鄰右舍的臨終人,得妥領終傅聖事。妻子由於平日樂善好施,交遊比較廣,可以隨意出入各家;丈夫則以能伴護聖體去最窮苦人家為榮。

  一個冷淡的女病人,在瑪爾定夫人多次探訪後,終於在病危前,接受神父行聖事,她的記述如下:

「我參加一個終生不能遺忘的終傅聖事,這個病危的婦人年紀和我相仿,幾個孩子在她身邊哭泣,她領了終傅後,隨時會離世。她混身疼痛,半個月來,沒法躺在床上,每天站著睡覺。

她最小的兩個小孩現正在我家,下午都是我去她家把孩子帶來,暫時照顧。她們像沒事般地玩耍……我的天主!沒有信仰的家庭何等可憐!死亡為他們是何等可怕!在病人屋裡,連一張聖像都沒有,世俗的、輕佻的畫像,倒是有一大堆。

  總之,我希望天主可憐這個靈魂,因從小沒受到好的教育,她的遭遇值得原諒。」

  瑪爾定先生為她料理喪事,妻子則以母愛照顧著孤兒們。

  他們遇到頑硬的罪人不肯回頭,便動員全家向聖若瑟作九日敬禮。用這個法寶,他們得到好幾次勝利,那時的快樂,是難以形容的。那些至死也未回頭,他們仍繼續為他的靈魂代禱,萬一是在煉獄,也好教他早日升天。

  在城內朋友群中,瑪爾定先生有極大影響力。許多人若不是他的幫助,一定只知享樂犯罪,他拉他們去參加公教俱樂部,協助本堂的大禮節,看望窮苦人。也從這些人中,拉了幾個,每月作一次徹夜跪拜聖體。

  他在聖體前主要是謝恩,表顯他希望讚美天主的心,他到處都看到天主的手跡,見造物主造物的美妙。他的靈魂為祂歌唱,將自己的讚頌歌曲,傳授給普天下的人。為此他希望得一兒子,好去外方傳教,於今美夢不能實現了,為解慰自己,他每年捐給傳信部一筆巨款。

  傳教的最利武器是愛德,自聖教初興,便征服正直的人心。「看!他多麼友愛!」在這點,瑪爾定先生可立為表率。在他身上只見溫和寬容,從不批判他人。他深悟真福八端中許給和平使者的報酬,他生性勇敢,又有強而有力的手臂,多次遇見兩股流氓,拿刀子火併,他竟敢上前勸架,制止悲劇。

  《靈心小史》告訴過我們,這家庭對窮人慈善,媽媽常說:「要想升天堂,就得行哀矜。」德蘭寫道:「媽媽與爸爸一樣,對窮困人有極大的愛德,無論什麼困難,她都要濟助,從不想自己的辛苦,也不想付出多少金錢。在家時,常見她給上門求助的可憐人衣物或食物。」

  忠誠的女僕路依絲說女主人常派她去窮人的家裡,送「火盆、酒、金錢。」又加說:「除我們兩人外,別人都不知道。」里修遇水災時,瑪爾定夫人馬上寄去一筆錢,為周濟災民。

  瑪爾定先生喜歡說笑話,講故事,背幾首詩。他擅長口技:學某人說話聲調;學各種鳥叫;學打鼓聲;軍隊吹號音……都學得唯妙唯肖。瑪麗和德蘭都繼承他這項天份。

  當春天來到,大家都喜歡室外運動。主日大彌撒後,或聖體降福後,全家一起到野外散步。德蘭追憶這時的情趣:「那時原野有如浪潮般的麥田,萬紫千紅的野花,參天的老樹,及一望無邊的天際,景色如詩如畫,大自然風光令我陶醉,我更加嚮往天庭。」

  暑假時,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別墅,平常都是下午去。他們在老松樹或核桃樹旁,遍地野花的草地上自在的跑跳。父親不釣魚時便拿起喜愛的書,媽媽常帶針線活兒,有時也加入採楊誨,或女兒紮花束的行列。當姐妹玩累了,回到屋裡,擠在長藤椅上,媽媽打開帶來的野餐,又是一陣歡笑。

  夫婦兩人之間,有一條鎖鏈,即是基督。因為基督的手,拉近了他們。他們知道婚配是件聖事,聖化他倆一生的行程。這樣建立起的小集團,從根本就是聖善的,聖德不但不枯化愛情,更富有生機,使它在和諧、互助自在中不停地蛻化。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是自私的合夥,也不是超性的脫逃,而是手擕著手,一同在婚姻中,偕著婚姻無止境地進展,參與天主的化育。

  至於孩子們,都覺得活在愛的氣氛中。死了四個孩子後,父母更深悟自己只是天主的代理人。在孩子身上,只有天主才有無上的主權,經過苦難的煉淨,加上十字的印號,他們對子女的愛,只知服務,沒有一點為己的影子。

  基督是家庭之主,那時還無人宣傳奉獻家庭於耶穌聖心運動,但他們已全得其精神。耶穌聖心把持著每個靈魂,把持著他們的一思一念,把持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為培植一位聖女,天主預備最好的環境,德蘭從小呼吸了溫馨的家庭氣息,所以她後來唱道:

        童年往事無限好,

        溫拾舊夢歡樂長,

主意保我天真心,

欲設實情篤愛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