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生前曾感嘆的說:「我小學念了好幾所學校,卻沒有拿到畢業證書!」不求甚解的我,沒再追問詳情。我早知道在衛道中學服務的萬世魁,是他的小學同學,可是不愛談往事的他,從沒提及兩人何時同學?甚至是同窗或校友,我也沒搞清楚!
每年聖誕節前,萬世魁總會寄來賀卡,劉老師也會回張賀卡。去年收到賀卡時,劉老師已躺在榮總病房,叫我代他回信。只是忙碌的看護工作,加上不想讓老友操心,我把這件事耽擱下來。萬沒想到再替劉老師和老同學連絡,竟是訃聞!
我只想讓劉老師的老同學知道,他已遠離人世,回歸天鄉。沒想到走路不便的萬世魁,竟從台中趕到教堂,參加追思彌撒,且在公祭後說出七十年前的小學情誼,感動當天所有送行的友人。
我和孩子整理劉老師的老照片、信函,才發現對他前五十年的生命故事所知甚少,於是拿老照片追故事;找老同學說往事,成為我們懷念他的重要工作。台中的萬世魁就成為我們訪問的對象。
幸好萬世魁的記憶力不錯,對曉明小學的背景和活動描述生動,但因他當年歲數小,對每學期要交多少學費沒有任何印象。而他描述的曉明小學,是我第一次聽到外國神父以往在教區辦學的真實情況。我想如果再拜訪他,可能會追出更多的歷史檔案!
原來曉明小學位於河北省盧龍縣,是荷蘭籍遣使會神父掌管的永平教區下,為教友子弟所成立的小學。小學分男女兩部,每年級只有一班,大約三十多人,男生校舍緊鄰小修院;女生在另一邊,由仁愛會修女負責。在汽車不普及的時代,為方便來自永平府各縣的小學生就讀,所以小學也有宿舍。
五年級轉到曉明小學的萬世魁,是該校的特殊份子,因為他是全校三個不信教的學生之一;其次,他家住在學校附近,又是獨子,竟然選擇住校。劉老師是六年級才轉到曉明小學,原因是準備入初修院。
由於學生全是教友,老師多半是神父,每天早上要望彌撒;下午聖體降福。上下課都要念經,學生將座椅變成跪凳,上課後念天主經;下課前念聖母經。每星期三下午,高年級學生和修生分成四組,結伴走出城門,到郊外踏青。這就是萬世魁所以認識當年已是修生的王、李、董三位神父。
萬世魁小學畢業後到北平念中學,劉老師則進入小修院,開始接受全法文教育。以我所知他高中到天津念法漢中學,學了三年英語。在他高三下學期時,北平局勢緊張,似乎提前畢業。
‧延伸閱讀:盧龍縣城歷經百年滄桑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