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創世紀第一章,上帝交給了人類兩個使命:一是管理萬物,一是生育繁殖。亞當封第一位女性為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創三20)。事實上,男人的興趣偏向管理萬物,女性則比較更關切生育繁殖。

  辣黑耳對丈夫說:「你要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啦!」她生了兒子後說:「天主拭去了我的恥辱」(創三十章)。婦女不能生育是恥辱,這是舊約的一貫想法。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猶太人將遭遇的災難說 :「那一日,七個女人要抓住一個男人說 :『我們吃自己的食糧,穿自己的衣服,只要你容許我們歸你名下,除去我們的恥辱』」(四1)。

  公元前第二世紀的德訓篇說,人生有十件可喜的事,前三件是「因子女而喜樂,有生之年見敵人失敗,能與明智的婦女同居」(二十五10)。第一件可視為人生在世最大的正面成就。但在這個時代,猶太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一派厭世思想,及由獨身男人組成的團體,稱為「厄色尼人」(Essenes)。這是希臘文化影響下的產物;古代作家已經指出,這派人的思想及生活方式,與畢達哥拉斯派十分相似。

  在古希臘有兩股思想潮流。荷馬及悲劇作家代表的是入世精神。海希奧德、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及以後所有哲學家,都是厭世的,只有亞里士多德可算例外。厭世派是希臘思想的主流。悲劇作家的反抗用不上力量,他們批評獨身的作品受到排斥。尤里披蒂改寫後的「依波里杜斯」(Hippolytus)能得首獎,因為用的是暗諷。艾斯奇魯斯的「五十對男女」只有第一聯「求庇護者」沒有失傳,大概因為其餘各聯的立場不受歡迎。

  「五十對男女」(Danaides)原是個神話故事。埃及波杜斯有五十個兒子,要娶達納奧斯的五十個女兒。女孩們約好,在洞房花燭夜各把丈夫殺死。只有一個未忍下手。未死的男孩為弟兄報仇,將四十九個女孩殺死。女孩們在陰間受的處罰,是往一個無底的桶內灌水。這處罰方式大概是為表示:女人不結婚生子,一生徒勞無益,沒有成就可言。

  「求庇護者」(The  Suppliants)講的只是最初逃婚的情節,作者的用意不很明顯;但可以看出,他討論的是玉女月神與色情女神(或愛神)之間的衝突。在開場的合唱曲中,他提到「對男人的本能逃避」。在終場的合唱曲中,少女祈求玉女月神保佑。代表婢女的另一半合唱隊則頌揚愛神及神后赫拉(Hera)。少女們問怎樣才好;婢女的回答是:服從神的旨意。

  作者在「被囚的普來米修斯」劇中曾提到,不忍殺丈夫的女孩,事後受到了嚴厲的責怪,但後來成了Argos之王族的祖先。「五十對男女」第三聯的一片殘簡,有愛情女神為青天與大地之結合(婚姻)的辯護:

  純潔青天欲傷大地,願望促地承受愛意;天上情郎布雲施雨,降落於地將她浸濕;

  地為人類生出牧草,百穀女神亦得糧食;幸賴青天所賜甘霖,果園樹木結實無虞。

  這一切事我(指愛神)是其機。

  一個清醒的實在論哲學,本來該以天道當人道之基礎,視人道為天道之延續,所謂「率性之謂道」。但是大自然的語言不是絕對清楚的,人之領悟能力又受到情緒之牽制。因而老子的「天地不仁」主張,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不過有一項真理是絕對明確的:你相信天地有情,天地間便多一分情;你不相信天地有情,天地間便少一分情。那些詛咒現世生命的,大部分仍繼續享用大自然及他人提供的福利,有些比肯定現世生命者還貪得無厭。這是因為悲觀的根子是自私,故得到的永遠嫌少。在個自私的社會裡,第一個受害者是女人,第二個是下一代。在國內目前的情況下,一個自私成性的人如果結婚,很可能是離婚的前奏,不結婚倒比較可愛。(註:此文於民國7856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6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