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no.51~100 (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舊約訓道篇(傳道書)是公元前第三世紀的作品。在字面上消極色彩很濃,與舊約堅決入世的傳統好似不符。經過許久的爭執,在公元後一百年左右才確定其聖經地位(與公元七十年猶太戰爭之慘痛經驗可能有關)。新約不引用這篇作品,該想到那種消極氣氛,對新約推展的積極精神沒有什麼正面意義。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味(大衛)與撒羅滿(所羅門)當國王時,無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是猶太人最輝煌的時期。撒羅滿的兒子繼位後,因不得民心,國土分裂為二,時在公前九百餘年。南國猶大仍由達味的後裔掌權。北國稱以色列。

  歐瑟亞(何西阿)先知是北國人,在以色列由盛轉衰的時代,開始以先知(即在野的社會賢達)的姿態干預時局,大概是從公前七五0年到北國被亞述滅亡(公前七三一年)。從七四三年到亡國,北國先後換了六個國王,三個是被謀殺的,可見時局之混亂程度。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現代各國法律比較起來,舊約裡規定的死刑確實太多。就拿與性生活相關的來說,處死刑的罪有通姦,亂倫,強姦(若女方是已婚或訂婚的),賣淫(若是司祭的女兒);外再加上同性戀和獸姦(肋二十;申二十二)。有人可能想古人粗野,故須用重刑壓制,並喜好動用重刑。然而這套法律一直沿用到了耶穌時代,並且沒有任何先知(即猶太社會的思想家)反對這些死刑,連耶穌在內。故上述之想法可能不很正確。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耶穌時代,「天國」是個大家通用的名詞,指理想社會。

  面對天國之理想的態度,當時有三個派別。人數最多的是保守派或觀望派,其中包括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他們對外在局勢之改革不感興趣;後者只求保住政冶和宗教上現有的地位,前者認為唯一要務是嚴格推行傳統禮法。

  第二派是偏激的愛國分子,主張以武力恢復民族獨立,並以高壓手段實現社會正義。第三派可以稱為先知派;他們雖然熱切企望天國之實現,但反對用武力,主張自我之覺悟與革新是實現天國最好的步驟。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是個不停的考驗。古人曾有這種意識,但不如現代人的感受那樣深切。競爭自古就有:兄弟姐妹從小就彼此爭執不休。但是古代的競爭可能性很少;考驗之為物,也未完全脫離實際生活中具體事件之成敗得失而成個獨立項目。我們從幼稚園開始,便灌輸競爭和考驗之意識。而在受教育階段這些大小考驗中,成敗主要繫於記憶力之強弱,因此許多人為了健忘而感到前途堪憂。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動機而論,關切或愛可以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基於行動主體之利益,一類是基於客體或所關切之對象的需要。第一類愛假定行動主體有所缺乏,有所需求;因此人類對物的愛,一般皆屬第一類:人關切食物是為了生存之需要。第二類關切假定主體是富足的;那是施與,而非有所取。

柏拉圖式的愛屬於第一類,是有所取的愛。故此他認為禽獸之求偶,護雛,目的在求自己之不朽。人更是如此;「勞瘁不辭,甘冒萬險,置生死於度外,以求此不朽之名;所謂烈士殉名,蓋有甚於為子孫謀也。阿塞斯提之代阿特米脫而死(妻代夫死)……茲數人者,苟非為流芳名於後世者,其肯為之乎?吾故曰,芸芸眾生,皆思保此榮名;才質益美則名心益切,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蓋亦不朽之念,使之然耳。)(筵話篇對話錄,一三0頁,則中出版社)。他對那些名人自我犧牲之動機的解釋,簡直是侮辱,但也正好顯示出柏拉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社會在創造經濟奇蹟之餘,也製造了一批單身貴族,或說女強人。聖經裡有一幅女強人的畫像;因為聖經與我們的價值觀不同,當然不合時代了。不過知道有這樣的女性價值觀也好; 現代女性若不願藉以自勉,則可以當前車之鑑。

「賢淑的婦女,有誰能找到?她本身價值,遠勝過珠寶。她的丈夫對她衷心信賴,一切所需從來不曾缺少。她一生歲月,只叫他幸福,不給他煩惱。她弄來羊毛細麻,愉快地親手勞作……天還未明她已起身,為給家人分配食物,給婢女們分派家務。她看中一塊田地;就將它買下,以雙手所得的收入,栽植了葡萄園……對貧苦的人,她隨手賙濟;對無靠的人她伸手扶助……她紡織紗布予以出售,又製造腰帶賣與商賈……她一念及未來便笑容滿面……她的子女起來向她祝福,她的丈夫對她讚不絕口……」(箴三十一)。她是個苦命的女人:既務農又經商,是主管又是女工。當妻子又當母親,也不放棄社會福利工作。她得到的報酬是生活有個重心,故不覺得命苦。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古代其他帝王一樣,達味(大衛)也有許多嬪妃,因而演生了許多家庭和政治糾紛。其中有一件事情,在我國也許史無前例。

  他有個兒子,愛上了異母妹妹塔瑪爾。為達到目的,他在床上裝病。父王來探病時,他說極想吃塔瑪爾做的食物;但要親眼看到是她做的他才肯吃。塔瑪爾來到後,即遭他強暴。「事後,阿默農立即十分憎恨她,並且他如今對她的憎恨,遠超過他以前對她的愛戀」(撒下十三)。

  這是個詭異的心理變化,但並不少見。近代心理學之進步,主要該歸功於病態心理之研究:極限例子,能助人看清正常心理之干擾因素的運作情形。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有意識的行動,須同時動用人內的三種能力,即四書說的「智仁勇」三達德。所謂「智」就是理性,他告訴人一事是否可行,會有什麼困難,將有什麼結果。「仁」是價值判斷能力,告訴人這事是否值得去做。「勇」是實踐之毅力。價值判斷顯然受理性及勇氣之牽制,但與此二者是屬於不同性質的能力,是對理性預見之行動結果愛或恨的問題。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幻小說對人類未來之生活方式,提出了許多新奇的設想。但就現實之人性結構而言,創世紀在上帝造女人之前的聲明,仍然是最正確切實的見解:「人單獨不好(二18)。此外,一夫一妻制也是最適合人性的家庭組織方式。不過這並非說,不需當事人有心的投入和耕耘,便自然產生美滿的效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