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理分析之開創是近代心理學上的一大進步,而佛洛伊德首居其功。在他以前,大家把異常的精神狀態多看為是神經問題;他則指出,至少有些這類病情之形成有個心理過程。他發現的可以說是個全新的心理層面;他的見解不絕對成熟是在所難免的。這裡要討論的主要是「超我」之性質;這是心理健康之關鍵。

在人格的三層結構中,超我是法官,是檢查機能。一個欲望浮現,若與超我之是非標準衝突,便產生不自在的感受。這感受太強烈時,主體會把這欲望壓服。但這個未得到滿足的欲望並未消滅,而以變相的方式,干擾顯意識層面的活動。心理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找出心理錯亂之根源,即埋在下意識的原始衝突。結果有兩種可能。

如果上述之衝突只在當初存在,現在已不存在,目前的錯亂反應,只是當初衝突時形成的慣性反應,則病人看清了事情的原委後,按理病情該自然消失。例如佛洛伊德在其《心理分析導論》第十七講提到的有戀父情結的女孩:如果在她就醫時父親已經去世,她因壓抑戀父意念而產生的那些怪異行為該自然消失。

突然驚嚇引生的心理錯亂可視為同類情況:那原來就不是人格內部因與超我衝突引發的,不必調整超我之價值標準。在催眠狀態下使病人重溫當時的情節,可逐漸淡化那情節或客體的可怕程度。在清醒狀態但有安全感的情況下與所怕之客體或情節接觸,也該有同樣的復健效果。

然而有時欲望與超我之衝突局勢依然存在,不是已經過去的情況。這時的復健工作就困難了,可能牽涉到兩層調整。一是過去養成之習性的調整。例如挫折感所引發的各種異常行為;挫折可能主要因為自己不願上進,偷工取巧,調整就很困難,而且也不能改變自己過去失敗之事實。

調整超我之價值判斷標準同樣不易。超我之價值標準最初是由家人灌輸的;以後的來源有玩伴,同學、老師,社會風氣、宗教信仰等。佛洛伊德認為超我之形成及運作是無意識的(UNCONSCIOUS),不很合於事實,雖然實際不易由顯意識直接操縱。其最初之形成是絕對無意識的,由不得自己。但一與不同的「權威」接觸,而各權威之主張又不相同,個體就開始有用思考選擇之可能。

在選擇過程中,純理性的支配能力實際也不很大。最後究竟是那種價值觀佔據超我,主要在你與那類權威接觸較多。主觀之偏愛也是支配選擇的重要因素,而偏愛不是理性的產物,但也不能說是絕對無意識的。無論如何,與不同的價值觀接觸,多少有化解和修正偏見的作用。對專門研究人生哲學的思想家,「比較」也是個極重要的方法。「思而不學則罔」;憑空想出的見解不切實際。

因了學業方面的挫折而精神崩潰甚而自殺的大學生及留學生實例很多。病源極易診斷:那是因了把學業成就看為人格的唯一或最重要的價值,故不能承當這方面的打擊和挫折。但是復健就難了。偏見不是一天形成的,也沒有特效藥能藥到病除。病發前洗腦的作用,也須他先承認自己「中了邪」。

上述之偏執僵化價值觀的形成原因很多:如社會風氣,家人的殷切企望等,再加上個人的好勝性格。在這個例子中,顯然沒有宗教意識之同謀;就連個人功利主義的多神論和巫術宗教,也不直接支持這種價值觀。如果一人經常與佛教或天主教接觸,並參加一些濟世義務活動,他的意識或超我不可能被一個價值獨霸。

改變價值觀是靠說服,說服是透過理性。然而無論是在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或在修改過程中,純理性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因此心理分析非常重視「移情」(TRANSFERENCE)過程;那是治療成敗的關鍵。所謂移情,主要是培養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心情。如果病人不肯合作,連病源都不易診斷,更不要說復健。

為能修正病人的價值觀,按理論說,醫生的權威該壓倒過去牽制病人的那些權威,如社會偏見等。但這是很難達到的情況;醫生不是有公信力的道德權威。在催眠狀態下的暗示仍然是很有用的方法。但是據說有四分之三的人不能被人催眠。

耶穌治好一個癱子時說:「你的罪赦了」(瑪九)。這話解開了癱子的心結,是靠權威的力量;但是癱子須先有信任心情:心誠則靈。無論如何,我們的自信,多少需要另一個或一些意識的支持。「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中庸)。認清了人性,認清了上天給我的使命(價值標準),才能建立經得起考驗的人格。但孔子 「五十而知天命」可見成熟人格之形成過程是漫長的。耶穌的使命是助人接受自己,助人自我統一,因為他是天人之間的橋樑。(註:此文於民國8325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243。)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