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比喻必然有兩個層面;一是直接陳述之現象或故事情節,一是這現象或故事所影射的事理。這該算是文學常識。比喻不同於範例,不要求直接陳述之現象或情節合情合理。而且正好相反;多次用作比喻的現象或情節越是特殊,越能引人注意,加深印象。龜兔賽跑是個很好的比喻,雖然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耶穌時代的法利塞人不懂這個道理,聽了耶穌講的精明管家的比喻,只注意到故事本身不合常情,「便嗤笑耶穌」(路十六14)。勒南也高明不到那裡。在他寫的耶穌傳中,他拿耶穌在比喻中講的國王等人物不合實情為證據,斷定耶穌根本不懂政治及有權勢者的生活情形。但是按他這種推想方法,也該可以斷定,構想龜兔賽跑故事的人,根本不知龜兔為何物,因為二者不可能在一起賽跑。像勒南這樣淺薄的人,對耶穌傳授的人生之道,能理解多少呢?

輕狂的法利塞人和勒南對中國人的傷害不大。但是非常不幸,在我國近百年的知識階級中有許多人,把同樣輕狂的英國人羅素尊為偉大先知,崇拜得五體投地。不過也有人不受他的迷惑。方東美說,羅素的「科學的哲學很輕率地宣佈了倫理的中性化」。

羅素主張:「哲學在科學精神的洗禮下,必需只與乾枯抽象的事體打交道,而且必不能奢望它為實際人生尋求答案」。方東美結論:「奇怪的是,這種形式(的哲學),居然也成為羅素所謂『一個自由人的崇拜對象』,甚至他還花極大的心血來描繪」(中國人生哲學,八十四頁、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倫理中性化等於說,像在自然界一樣,在倫理界也無所謂善惡。那是羅素的詭計;他的全部思想只有一個目的:打擊宗教。基督教義是以傳統哲學為後台,而這種哲學是從三個層面理解宇宙和人生:一是存在或因果關係;一是邏輯關係,或說各事物之本身基本結構和平面關係。一是目的關係。科學的哲學只承認第二層見解有根據,其餘兩層見解只是主觀的猜測。

「不能希望它為實際人生尋求答案」,因為我們根本無法知道宇宙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在「我為何不是基督徒」中他說:「我不妄想能夠證明上帝不存在」。故在純理論層面他不是無神論者,只是不可知論者,他這些主張都是為了證明:對實際人生問題的傳統見解都是主觀的,所以羅素的主觀見解至少有同樣的價值。但是在他的通俗論著中,他常是假科學之名義立論,醜化傳統思想,最能迷惑那些想逃避人生責任的青年男女。

如果說傳統主觀思想的缺點是頑固,羅素之主觀見解的缺點則是輕率。這裡無法把他的主張一一加以分析,只拿一個人人能懂的例子,便該能看出他輕率愚狂到什麼程度。

他說:「不容易理解為何某些行為該使他(上帝)不悅;例如為何用羊奶煮羊羔該使他不悅。而這話卻出在默示錄」(仝書,意文版,七十一頁)。這話其實是出在舊約,也不難懂(出二十三19;申十四21)。聖經重視的是這事的象徵和教育意義:羊奶的天然存在目的,是養活小羊的生命,不可反其道而行。

論到舊約這條規定:「牛在打場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保祿說:「難道天主所關心的是牛嗎?豈不是完全為我們(人)說的嗎?」即是為提醒人,凡對某事有貢獻的,都有權分享這事產生的利益(格前九9)。不可用羊媽媽的奶煮羊羔也有同樣的教育用意。

上帝給人的各種能力,都是為了用於建設,但人卻多次用於破壞。警察的天職是保護大眾;如果他濫用職權敲榨欺壓弱小,便是用羊奶煮羊羔。醫學是為救人的;若用來殺人,也是用羊奶煮羊羔,難道不可恨嗎?

舊約裡還有一個類似的禁令:「不可使牛驢一同耕作」(申二十二10)。這是說不可「牛驢同軛」。軛是指前面共同著力的橫木。其教育意義是:能力不同的人,不可加給他們同樣重的負擔。例如童工的問題。故此德訓篇作者把「不使牛驢同軛耕作」,看為十件人生值得慶幸的事情中的第四件,僅次於有個賢慧的妻子(二十五11)。

「牛驢同軛」其實很不方便,農人不會這樣愚笨。在我國北方如果是為拉車,通常把驢放在前面,使牛馬等「駕轅」。如果是耕地,則在後面的橫木不同位置,利用槓桿原理,裝上兩三個連結犁等之鐵環。

上述這類禁令若只看為比喻,用起來也很方便。說「不可把原為建設生命的東西,變成破壞生命的東西」,不如說「不可羊奶煮羊羔」明快。羅素不懂古人這類細密情趣,反說古人迷信粗野。只有同樣麻木不仁的人,會尊他為人生哲學的權威。(註:此文於民國81613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159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比喻 羅素之謬誤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