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聖經在創世紀描繪的人類第一位女性夏娃(天主教稱「厄娃」),與希臘詩人海希奧德筆下的潘朵華(Pandora of Hesiod),無異是孿生姐妹:二人皆是人類的禍水。然而這是一項非常可惜的誤會,因為創世紀作者其實是要與海希奧德唱反調,推出一種正好與他對立的女性觀或異性觀,同時也是一種相反的異性關係及人際關係之觀點。

  海希奧德說,世界上原來只有男人,沒有女人。創世紀兩次聲明說,男女是一起出現的,上帝造的人「有男有女」(一對;五2)。聖經原文用的是指一般動物之性別的字眼兒,即「有公有母」,本身就含有論據作用:其他動物既然有公有母,人類何獨不然?

  海希奧德又說,普羅米修斯(Promcthcus)為人類偷了火種之後,宙斯神不高興人類太幸福,乃決定造第一個女人潘朵華,並使她把裝有各種災患的盒子或罈子帶到人間。而上帝造女人的動機則是:「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創二18)。

  海希奧德的男人是用金、銀、銅、鐵等金屬造的,而潘朵華是用泥土造的,大概為表示女性脆弱善變,有輕視意味。聖經故意用泥土造男人,壓壓他的傲氣(二7);又特意用男人身體的一部分造女人,使他不得以「女人出身低賤」,而有所歧視。

  為造女人,聖經怎麼選中了男人的肋骨呢?這是因為肋骨離心最近,用以說明兩層意義。第一,為表明女人是男人最喜愛的東西,是「心上人」。第二,為表明女人對男人有扶助作用,因為肋骨有保護心的作用。

  公元前兩百年左右寫成的「德訓篇」,便是這樣解釋創世紀的用意。那裡說:「婦女的美麗,能使她的丈夫容貌煥發,這也是男人的最大願望(第一層意義)……獲得賢能妻子的,就是獲得了最好的產業:即一個與自己相稱的助手(按:這是創二18的字句),和扶持自己的柱石(第二層意義)」(三十六章24等節)。

  在造女人時,上帝「使人熟睡」(二21)。從純故事之角度來看,此處情節極不合理。既然亞當沒有看到上帝取他的肋骨,並用來造女人,他怎會知道「這才真是我的親骨肉」(二23)?作者出此下策,乃是為了不與「男女是同時在世界上出現的」主張衝突:他在此描述的,不是女人在世界上出現的客觀情形,而是她在男人意識中出現的情形,是性別意識覺醒的情形。人在孩童時期,不知道男性對自己有何意義,性別意識是在睡眠狀態。

  故事必然有個主角。創世紀第二章的主角是亞當:樂園,禽獸和女人,都是為他而創造的。因而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屬品。為補救這項缺點,作者想出了一種辦法,可以稱為「辯證筆法」,即是利用一個「反論」,以補「正論」之偏頗。在創世紀前十一章裡,這樣的例子很多。

  造完女人後,作者結論說:「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24)。這裡將原來的主體與客體調換了角色,極不自然,而是辯證關係中的「反論」。按上文之邏輯思路本來該說:女人既是來自男人,所以該回到他的懷抱。此外,那話也不合歷史事實:按舊約的記載,大都是女人出嫁;幾個例外,如梅瑟(摩西),可用特殊情況加以解釋。

  「二人成為一體」(二24),是辯證關係的「合論」。這話雖然不排除生理意義,但按第二章的宗旨,作者注重的是性別關係之精神意義。在戀愛或新婚期間,男女二人的心靠得雖然很緊,幾乎不容任何東西隔在中間,但兩個人格融合的效果,到晚年才更加明顯。許多老年夫妻,面貌有似兄妹。至於其他方面的成敗,也很難分清各有多少功過,若換了別的搭配,誰也不可能是現在這樣的自我。夫妻是同命鳥。

  在第三章,聖經選中夏娃當惹禍事件的主角,不可能因為作者對女性有所歧視,否則第二章提高女性地位的努力就沒有意義了。作者這項決定,事實上是受了舊約之傳統象徵體系的牽制。自公元前第八世紀的歐瑟亞(何西阿)先知開始,猶太人習慣把上帝與他們的關係,比為夫妻關係。

  厄則克耳(以西結書)第十六章,便是用這象徵方法講述他們的歷史,把希伯來民族比為一個女孩,從生下來上帝就提拔她,後又與她結婚;她卻不忠於上帝,與他人(即其他宗教的神)勾搭行淫,於是受到上帝的處罰……創世紀乃是把這個歷史模式,投射在人類歷史上,以夏娃象徵人類。為了與前後章節連接起來,作者不得不讓亞當在這故事中露面,但他的角色減到了最低程度,有似希臘悲劇中合唱隊的領隊。

  作者也想到,許多魯鈍的讀者,可能誤把夏娃看為具體女性。他遂又想了兩個辦法,挽救女性的榮譽。第一,他使亞當有犯罪之實,但不讓他參加反抗惡勢力的聖戰;在所謂「原始福音」中,男人乃是以女人之後裔的資格參加復興工作(三15)。第二,他使亞當聽了處罰之宣判,在最痛苦的時候,聲明夏娃是生命之源:「亞當給自己的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的母親」(三20)。換句話說,由於犯罪,夏娃是死亡之根源;但由於生育,她也是生命的根源:結果功過相抵。

  在聖經裡,說「知道」某東西的名稱,便等於「認識」這個東西。而「命名」,是指對這東西認識得非常清楚。亞當說夏娃是生命之源,並非出於無知。後代的亞當,是否肯承認夏娃的建設性角色呢?那恐怕也要看後代夏娃的實際表現了。(註:此文於民國78323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1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