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no.201~250 (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革新教派基督教徒在批評天主教時常說:「天主教是聖母教」。天主教徒知道這話不合事實。但無論是一般信徒或神學家,天主教徒對聖母之角色所代表的意義,也沒有極清醒的意識;連在比較嚴謹的「聖母學」中,也有許多誇大不實的純情緒化語調。

這裡牽涉到的廣泛原理,是中國哲學常提到的陰陽互動問題。在基督教義的發展史上,聖母之角色的加重是個必然現象,也是不可缺少的;原因是至少從教會在羅馬帝國成了合法組織後,耶穌之精神形象的陽性色彩愈來愈重,需要一個陰性形象發揮制衡或補救作用。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教革命是近代革命的第一炮,至今仍在發揮骨牌效果。與我國改朝換代式的革命相比,近代西式革命的特色是思想領導行動,要推翻的是原來的社會結構和運作方式,而不只是某些人的權勢。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宗教革命以前,許多人早在呼籲教會改革,但無人敢強出頭,越俎代庖,破壞原來的大社會框架和運作程序。文藝復興時代是個罪惡多端的時代,但也是後來被封為聖人數目極多的時代;在藝術方面表現傑出的更不必說了。這些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和能力範圍,設法對社會有點實質具體的貢獻,不妄想憑匹夫之勇扭轉乾坤。米開蘭基羅也關心世局。在一首詩中他說:「被不幸和恥辱包圍,只有睡眠香甜,變為鐵石尤可羨。不要看,無所知,幸福無邊。莫要把我喚醒,請你小聲肆言」。

馬丁路德及喀爾文在神學理論方面的見解,是以傳統原罪學說為前提。但原罪學說是入世的基督教義向希臘厭世心情投降的產物;可想而知,他們在理論層面並未恢復福音精神。這事只想說明宗教革命與政治的關係。事實上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很快變成了政治事件,其政治意義遠大於宗教意義,其直接效果是促成了民族主義的政治革命。這不是路德的初意。但要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偶有現象;在發動大型運動之前該有心理準備。

文章標籤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