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派基督徒都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這見解本身雖然不是毫無根據,但若把這觀念簡化,後果非常可怕。聖經實際是猶太民族一千餘年之遭遇及反省記錄,而不是某天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 「天書」。但是絕大部分信徒多少誤以為,聖經的每句話,都是不受時空限制的絕對真理,可以脫離原來之文化演進脈絡而得其正解。目前基督徒派別對立,便是簡化僵化之天書或啟示觀念的後果,而且有的派別非常霸道,不可理喻。

  保祿說:「當我們人類以前還作孩童的時候,我們是隸屬於外在的)今世的蒙學權下;但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是真實的人,生於法律之下,為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贖出來……為證實你們確實是天主的子女」,不是由外力支配的奴隸迦四4)

  新約常提到的 「時機」,不是指抽象的年月數目,而是指具體的歷史文化場景。在虛構故事中,是根據情節之需要設計場景;但在客觀的歷史事件中,則是場景或場合引發角色有這樣或那樣的反應方式。在這兩種情況,使角色脫離場景,他的反應方式和言論都不易理解。

  耶穌說:「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擔負」若十六12)。幾乎任何事理,只有在某些客觀條件出現之後,人才能想通。生活在原始部落的人,無法想像工商業社會的運作方式;這類知識且能造成思想混亂,破壞他們面對現實生存條件的能力。若沒有牛頓等人建立之古典物理學之基礎,相對論不易想通。

  如果沒有舊約之文化背景,耶穌以每人皆是上帝子女為核心理念的人生觀很難產生,也不易引起共嗚。但是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因為種族單純,與外族接觸的機會極少,視野和心胸自然傾向僵化。

  生活在加里肋亞的猶太人,和猶太僑民,能夠親身體認到,不同的族群能夠和平共處;沒有受過梅瑟之禮法教育和管制的人,也能有很可愛的人格。所以為成為合於上帝意願的好人,舊約那套禮法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必然使人成為好人羅二至四章之論點)

  先知早在醞釀的人類大同之夢想,瀰漫在耶穌時代的某些場景中,已經到了飽和程度,只待出現一位先知先覺者,使之凝結成明確的理念體系。

  大家該假定、在耶穌決定出面干預時局的時候,他的理念體系之基本架構已經定型,而不是他在三年公開傳道期間逐漸思悟出來的。但是為推銷他的思想,當然有個策略問題;而策略當然該按場合及時機而變動,例如他該先推銷大家容易接受的理念。以建立鞏固他的聲望,然後才能試探著透露能引起偏激派強烈反彈的理念,如反暴力和反戰爭,以及反對族群仇恨的思想。

  但有許多人根本不想耶穌所面對的處境,只根據他對某些問題吞吞吐吐的態度,而認為是他自己對這些問題還沒有明確的見解和立場。豈不知耶穌的躊躇只是基於時機及策略層面之考慮。例如他出面干預時局,本身就是淑世救人的工作,「救世者」之名稱自然可當之無愧,但他卻不許徒弟用這個招牌瑪十六20)。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大家企待的,都是以武力復興猶太民族的救世者,而那不是耶穌要走的救世路線。

  英國名歷史家湯恩比,也是主日學之簡化印象的受害者。他說:「基督宗教裡的這種唯我獨尊,以及不容異己的限根?性,我必須說,並不是由於西方人士毀損了基督宗教的本來面目,而是基督宗教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本質」現代世界與宗教,八十三頁,先知出版社)

  關於新約反對族群及階級歧視的立場,我們曾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無數次加以分析,這裡不再重述,其實關於舊約,也不能說排斥異己是其主要情調。幾乎所有的正統先知,推動的都是妥協精神。列王紀不認同厄里亞先知的暴力傾向列上十九)。依撒意亞先知稱波斯國王居魯士為「默西亞一一受傅油者」,也就是救世者四十五);說他是上帝「所愛的」四十八14)。猶太人最早的四位祖先,都是會與現實妥協的人創十二等)

  可惜就是在最開明的社會,有深廣視野和心胸的人也是極少數。不過,排斥異己並不是某一族群或某一種文化的專利,而是每種生命必備的本能;毫無這種能力之生命的結局是死亡。人生問題的關鍵則在於:怎樣超越這種本能,與生命必備的另一種能力取得平衡,即與外界或異己和諧互動互惠之能力。健康生命排斥該排斥的,包容該包容的。

  關於肢體移植手術大家都知道,皮膚的排斥現象最為強烈。這是因為皮膚是與外界之間的第一道本能防線。生理及心理生命的病態反應方式各有兩種。精神病患者及愛滋病患者是失去了化解外物之衝擊的能力;反社會者及癌細胞,則只求打擊破壞異己。一個團體的大生命是否健康,也是根據同樣的道理。(註:此文於民國89114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474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