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學者大都敬佩聖女貞德的人格。然而也有少數人,如伏爾泰等,根據她看到聖彌額爾天使顯現之事件,認為她是幻想症患者。排斥宗教的人,容易傾向這類見解。其實看到沒有直接客體的景象,或聽到聲音,首先是個心理學問題,不只是宗教現象,同時也不必然是病態。

看到沒有直接客體的景象,最淺近的例子是夢景。無論你的身體和心理有多健康,你的理性和智力有多發達,也不能使自己睡眠時沒有夢景浮現。在絕對無意識狀態不能有夢。但根據腦波測量,能有不進入意識的腦細胞活動。此外,聚精會神於一件事情時,也不易有夢景浮現。但做一件事情不必用上全部注意力時,便能有一部分想像力在理性的控制範圍之外活動,產生所謂的白日夢。

靈感與夢景該算是同類現象,也是在放鬆清醒理性之管制的時候浮現,而不是在按嚴密邏輯思考的時候。許多難題找不到答案,有時正因為執著自己熟習的原理,結果形成一個死角。這時該放鬆心情,讓想像自由奔馳。在純藝術方面,太拘泥於現成的典範,難免匠氣太重,不易成為有獨特風格的「家」。

一片浮雲,能呈現出無限種形狀,但你絕對看不出你不認識之東西的形狀。備有相當的條件,某件事情(不只有夢景)才能引起你的注意。無論是清醒或在夢中,主體的詮釋功能一直在發揮作用。許多人說他們看到聖母或觀音顯現。一個對觀音毫無所知的西方基督徒,不可能認為那個浮現為同情人間痛苦的象徵幻影是觀音,而想是聖母,有人把這類幻影詮釋為在遠方或去了世的母親。在天主教中,聖彌額爾是上帝的三軍統帥。

一個夢景或靈感浮現,能進入你的意識,你須備有某些條件。然而是否浮現,及何時浮現,絕對不是自由意志或清醒意願能夠操縱的。不過自然浮現的原始夢景或靈感,該是非常粗略的。其後續之發展,多次含有主體半有意識的意願之編織。酒不醉人人自醉。這個編織過程,在清醒之後仍能繼續進行;例如在回想夢中情節時,有時會因而再跌回夢中。此外還能有夢中夢的情形。

在人全神貫注於一個東西或一件事情時,特別在到了出神程度時,不可能同時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態及心理過程。因而過了一段時間再回想當初的情節時,很難分清什麼是原始的夢,什麼是半有意識的編織,什麼是清醒後思索相關問題時浮現的意念。或者說,有時你能確定曾看到某個景象,但不易確定你當時是清醒到什麼程度。

在上面分析的現象範圍,還談不上病態不病態。一個意念是以什麼方式進入意識沒有關係;想像豐富不是病,揮之不去的意念或影像也不必然是病態。病態問題發生在意念與行動之間的關係。在健康情形,意念在變成行動之前,該經過理性之檢討:那個見解有多少根據?行動能否成功?是否值得?若是該做的事,可以「知不可為而為」。

意念直接產生行動,為無靈動物和嬰兒是正常,為大人是病態。一個因得不到所愛的結婚對象而自殺的人,是幻想的奴隸,誤以為世上只有那個男人或女人可愛。執迷不悟的賭徒,幻想終會因賭博致富。

「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是否出於天主,因為有許多假先知來到了世界上」(若壹四1)。這裡「神」指精神,指帶動行動的意念。聖經承認能有直接來自上帝的意念、顯現(假借的影像)等;否認也沒有用,因為許多人這樣相信。但聖經一直強調:不可能直接知道其來源是正是邪,只能由效果判定。自此下面的話討論的是同一個問題:「聖神的效果卻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善良、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五22)。

一個人是正是邪,是好人或壞人,外人也只能根據他的實際行動評判,不必也無法管他的信念起源。事實證明,聖女貞德是法國民族及文化之功臣。不過要知道,她能完成救國的艱苦使命,不是只憑熱情的衝動。她十三歲見到聖彌額爾顯現,十七或十八歲才採取行動。在這數年中,她一定曾反覆思索她將面對的難題。

聖女貞德的智力確實也是驚人的。她請駐軍隊長送她去見太子時,隊長最初認為她精神失常。太子接見她時,讓一位侍從假扮太子坐在寶座上,她進去後只看了寶座一眼,就直走到侍衛群中的太子面前。最初各將領也不甘聽她指揮,但逐漸發現聽她的話一切順利,不聽她的話一事無成。研究她那些戰略的學者認為她不遜於兵法專家。

在俗人和食古不化的學究眼中,先知先覺者必然好似瘋狂:「先知是愚人,受靈感的人是瘋子」(歐九7)。但是「天主偏召選了世上愚妄的(牧羊女),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選了世上懦弱的,為羞辱那堅強的」(格前一 27)。(註:此文於民國82327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199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