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里叟先知的性格,比他的師父厄里亞溫和多了。他行的奇蹟,都是為救助他人,如改良水質,增多食物,復活死童,化毒物為食物,使癩病人獲痊癒等,而且受惠者不只有本國人。他插手耶胡造反事件,雖然許多學者不能諒解,但他是為避免一次內戰。另一個使許多讀者起反感的事件,是頑童與狗熊那段故事。

「厄里叟從那裡上貝特耳去。當他沿路上去的時候,從城中出來一些小孩子,譏笑他說:「光頭,上來!光頭,上來!」厄里叟回過頭去看他們,因上主的名詛咒了他們,立即有兩隻狗熊從林中出來,咬死了其中四十二個孩子」(列下二23等)

按死字面理解,有的讀者可能覺得厄里叟殘忍,有人可能覺得是上帝殘忍。但這都是太天真的見解。在表達技巧方面,聖經是一部非常複雜的作品,有的記述大概有或多或少的事實根據,但有些記述根本就是虛構故事,例如創世紀前十一章的敘事部分。

保祿說:「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導、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弟後三16)。聖經作者當初寫那些作品,就是為教育大眾。這些作品能流傳下來,也是這個原因。舊約裡的歷史書,提到了許多比較專門的歷史文獻,但這些東西都失傳了,因為不適合大眾之需要,沒有幾個人願意收集並經常閱讀。聖經不怕時間的考驗。

為了達到教育目的,使讀者容易看出事情背後的「事理」,聖經作者得設法把情節簡化,或者把某事件移到別的上下文中,甚而加些虛構故事。其實為說明事理,虛構故事是最方便的方法,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深。客觀事實牽涉到的事理常是太多太雜,不易摸到頭緒。希臘神話永遠有研讀的價值。其實嚴格的歷史也不能絕對客觀,在敘述中不能避免選擇和編排。

頑童與狗熊那段敘述,既然不合常情,讀者該想到是虛構故事。首先這事發生在厄里叟身上就不自然。前面已經提到,他利用奇能都是為了救助他人。此外,當他看出哈匝耳的野心,及將給猶太人帶來的莫大災難時,這先知也只有無奈地哭泣,並未詛咒哈匝耳(列下八),他怎會因了無知的頑童失禮而詛咒他們呢?

在古代社會,四十多兒童聚在一起到野外遊玩,也很難想像。就是在現代社會,若非因了學校的關係,或有大人出面組織,要想由兒童自己邀集四十多玩伴也不很容易。看聖經的口氣,那次恐怕有上百的孩童。

在有猛獸出沒的地區,父母自然會警告孩子小心,那些孩子見到熊該知道逃跑,怎麼可能被熊連續咬死四十多個呢?縱然假設那些頑童依仗人多勢眾,原想把熊打死,見到有人死傷後,也該趕快知難而退。

比較天真的信徒及一些通俗的聖經註解是這樣設想:那是上帝主使的,所以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這類自以為虔誠的立場,表面使任何問題都不再成為問題,實際卻製造後果更不幸的難題。就以現在這個例子來說,上述之設想使上帝成了暴虐可憎的,並破壞聖經的教育功能。

聖經作者的直接用意,可能是為教訓人尊重先知。然而誰是先知呢?什麼樣的人該受到尊重?所以這故事實際可以廣泛加以運用。而且不只能用來教訓兒童,也適用於大人,因為以貌取人,結果吃虧,是常發生的事情。

在古巴力斯坦地區的猛獸中,熊的數目可能較多,但也有獅子、豹子及狼等猛獸。這故事選中了狗熊似乎是有意的。熊的特色之一是多毛,而厄里叟是「光頭」。非理性的偏惡與偏愛自然如影隨形。但人在日常生活中受的傷害,大多數是來自他比較喜歡或接觸較多的人或東西。

此外,熊的性情平時相當溫和,是馬戲團喜歡用的演員。但是熊被激怒之後,就很難纏了,除了人類及別的熊之外,可以說所向無敵。許多平日性情溫和的人也是一樣,一旦忍無可忍發起脾氣來,就很難平服了。

對不相信有上帝的人,上述之故事照樣有教育價值。無論有沒有上帝,這故事說明的「事理」照樣發揮作用。有地位或有權勢的人對你不滿,固然你該警惕,任何人對你有所不滿,都該使你自我檢討。以你那種待人接物的習性,遇到下一個人時,恐怕就不只限於詛咒了

相信有上帝的人,當然更該尊重他人,特別是那些按世俗眼光好似不值得尊重的。「上主對旅客加以保護,上主支持孤兒和寡婦,上主迷惑惡人的道路」(詠一四六9)。雅各伯說:「若你們按外貌待人,那就是犯罪」(二9)。(註:此文於民國82213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193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厄里叟 先知 狗熊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