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雄師大英語系的教授,開的課程之一是聖經文學。這是全系最熱門的選修課。敝校選修課有人數限制。聖經文學原是以抽籤方式決定誰能選讀。近年改為抽籤方式決定學生選課的先後排隊名次,結果竟有學生用黃牛手段,即是排在前面選課但不想修這課的學生,先佔上一個名額,等辦加退選時再讓給一位別的同學,送個人情。

聖經文學成為熱門課程,並非因為打分很寬,或容易讀。在我教的課程中,以英文作文給分最低,其次就是聖經文學。也不能說這課很容易讀:學生若不上課聽講,恐怕很難過關,縱然是常看聖經的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一位修了這個課的基督教學生曾對我說:「我現在發現,過去(未修這課以前)我看的只是聖經的表面故事,實際一點也未看懂。」

因為是抽籤決定誰能選讀,在這些學生中,天主教與基督教徒合起來也不曾超過百分之五,大部分是非基督徒。由此可見,聖經裡的人生真理,對任何人都有意義,不必先相信有天主,更不必先相信那是天主的話。聖經記錄的是一個民族兩千年的遭遇,及相關的反省,幾乎觸到了人生問題的每個層面,對任何人都有參考價值。

人與其他禽獸的主要差別,在於人能超越自己;一般禽獸永遠按固定方式生活。但是每個人單獨的突破能力卻非常有限,他須吸取別人的經驗及發明。許多生物一出生就能獨力生存,而人到了三歲或四歲恐怕仍然不能獨力謀生。人類的依賴性好似是個弱點,但也可以想成是天意逼人多向他人學習。無止境的學習能力,等於是無止境的超越能力。

人生有許多問題:如果事前毫無心理準備,遇到時就可能處理不當,甚而造成無法補救的不幸後果。按理說,每個民族之先哲的言論,都有照明和啟發功能,都能使人溫故知新。以信徒的立場來說,聖經裡的各種見地,不必然排斥其他民族之先哲的見地,卻一定有補充功能。耶穌說:「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學識)寶庫裡,提出(取用)新的和舊的東西」(瑪十三52)。所謂「經師」,可指任何民族的道學大師。

神父及牧師平常講道時,為了方便起見,難免會把各種問題簡化,強調標準答案,因而能使某些處於特殊情況的人感到困惑。聖經則顧到各種特殊情況,立場非常靈活,不是死板抽象的教條。就拿人類性別區分在人生中的功能來說,一般常聽到的論調好似是說:天主這項措施只是為了使人生兒育女,不為這個目的運用便是罪惡。友弟德傳卻指出:女主角因利用美人計殺了敵方大將,而受到政治及宗教當局的表揚。從生兒育女到美人計,當中顯然有許多自由空間。

艾斯德爾傳也牽涉到個體之自由行動的空間問題。舊約的傳統禮法反對異族通婚。艾斯德爾成了波斯國王的王后,不合猶太人的禮法,所以她的心情非常矛盾。後來因了她的關係,使猶太人逃過了一場浩劫;可見她的婚姻雖「不合法」,卻是出於天主的措施。既然如此,誰有資格把異族或異教通婚的門路完全關死呢?只有那些頑固不靈,以為自己是天主的人,敢歧視排斥婚姻不合法的人。

聖經很喜歡用我所謂的「辯證筆法」,那就是從正論,到反論,再到合論或結論的思考方式。正論及反論表達的是兩個對立的觀點或立場;這等於承認二者都持之有故。至於合論或結論,多次不很清楚,有時根本沒有;這是為使讀者在深思熟慮之後,根據自己的實際處境,在正反兩個極端之間作適當的抉擇。

可惜大部分人不願意自己思考,只希望別人直接告訴他標準簡化的答案。大家喜歡成藥或特效藥。各派教會的官方論調都有「教條化」的趨勢;這不只是教會領導階級造成的,大眾的被動心理可能是主要原因。耶穌希望每個人都活得像天主的子女,自由自在。「既然你們與基督已同死於世俗的原理,為什麼還如在世俗中一樣,受人指點:『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拘泥於人的規定和教訓呢?」(哥二20)。

但是為能真正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你先該找到自己,並堅信那就是天主希望你完成的你。聖經是一面寶鏡,助人找到自己並完成自己,使人不致「六神無主」。耶穌說:「若你們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瑪十八19)。你不是孤獨的,天主支持你的一切合理願望。

在四年前,我開始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寫「聖經今看」專欄,每星期六刊出,已發表了兩百餘篇文章。副刊的編輯不是信徒:他給我一塊地方專講聖經問題,當然是他認為聖經傳授的智慧對任何人都有教育價值。教外人這樣重視聖經,而許多信徒卻把自己的精神傳家寶埋在地下,不是很奇怪又很可惜的現象嗎?

(註:此文於民國82年6月27日在善導週刊發表。文中的副刊主編,如今已是基督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