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意識的行動,須同時動用人內的三種能力,即四書說的「智仁勇」三達德。所謂「智」就是理性,他告訴人一事是否可行,會有什麼困難,將有什麼結果。「仁」是價值判斷能力,告訴人這事是否值得去做。「勇」是實踐之毅力。價值判斷顯然受理性及勇氣之牽制,但與此二者是屬於不同性質的能力,是對理性預見之行動結果愛或恨的問題。

在實際運作時,仁也牽制智與勇。理性只是照明能力,但其本身沒有動機,是受愛或恨之支配而把眼光轉向這個或那個客體。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說:「仇人相見,分外眼明」;這是恨使眼光敏銳。愛也有同樣的作用;一人喜愛什麼東西,自然會想出千方百計,為把它弄到手裡。耶穌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瑪六21)。心不在焉,則與瞎子無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必說動腦筋了。

但是愛與恨太強烈時,也能使理性失去效用。許多人為「爭一口氣」而不計後果,有時為了幾塊錢的爭執而惹出人命,是恨使他們失去理性。有人誤以為那是勇敢,而不知勇敢多次是幼稚無知的表現:「初生的犢兒不怕虎」。成熟的人格知道勇敢只是工具,不可使之左右理性和愛恨:「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孟子公孫丑上)。至於猛烈的愛情使人眼瞎,是大家都知道的。太愛財會 「財迷心竅」,結果反而吃虧。

勇敢只有工具價值。按新約的精神,理性或智能也只該是工具,該受愛情支配。保祿說:「知識只會使人傲慢自大,愛德才能建樹」(格前八一1)。智能及知識使人傲慢自大,是由於能使眼前的現實虛化;對任何東西及任何人的價值,理性常能提出數不完的「然而」和「不過」;那是個幻化無窮的自娛魔鏡,最後能使自己也不知身在何處。空門是理性主義的最後歸宿。在純理性面前,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一愛。

遁入空門,是理性獨霸的自然結論。但是大部分人的理性既末發達到那種程度,不能忘情於現實世界提供的些許享受,於是理性成了追逐眼前利益和盤算他人的工具。由此可見,若沒有同樣深厚的愛情配合,智能是個非常可怕的工具。人類的破壞能力龐大,是因為人有智能,而人類的希望和前途,則繫於天性內的一絲不忍之心。

一人有無價值,在於他是用自己的才能建設或者破壞。按聖經的主張,人生在世之使命是大是小,與他得自上天的資本(包括天賦和機運)成正比;得五個元寶的,該生五個元寶的利潤,得兩個元寶的生兩個元寶的利潤。把資本埋在地裡不用,要受處罰(瑪二十五14)。若用來破壞,罪過當然更加嚴重。故從道德價值的角度來說,上帝是最公平的;白痴做不了大善事,也做不了大壞事;而得五個元寶的,未必都能立五個元寶的功德。

立功德就是對他人有貢獻。人的主要使命,是使身邊的人活得幸福,雖然關切範圍不該是封閉的死圈子。家庭是人際關係和責任網的核心,然後責任漸遠漸輕;一是因為人的能力有限,也是因為廣大的責任該由大家分擔。但是家庭責任在原則上不該推給他人。父母對子女及子女對父母的責任有時還有代勞之可能性,夫妻責任最不能由他人代勞。

人不能選擇父母,也不很能選擇子女。但夫妻關係則是靠自覺的行動開始建立,維持並發展。同時夫妻關係也代表人心向異己的開放;異性是相差最大的異己。那是一切自由人際關係(或人道)的縮影,也是人格的最大考驗。

上帝不要求人當英雄,故不必選個最無力分擔責任的人當終生伴侶。然而一旦接受了對方,便不該再想是否合算,那是上帝考驗你恩愛能力的開始。世界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幻想物完美無疵。上帝造人時,便把某些優長給了男人,另一些給了女人,為使他們互相補助。在上帝和異性面前,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夫妻不可彼此要求太高。他或她是上帝送給你的第一個孩子,怎可忍心輕易丟棄?

在台灣的女老師中,離婚人數相當高。這是因為女性有了獨力謀生能力,不甘心受他人支配。但這裡還有一個原因,即「知識使人傲慢自大」。知識越廣的人,對他人越會挑剔,也越難感到幸福知足,特別是學文史的人。故此自古以來,「文人相輕」。我們的教育,只在灌輸知識,也就是計較能力,而未同時培養愛的能力和義務感。其實使人薄情的知識,倒不如寬厚的無知可敬可貴。(註:此文於民國79421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 52 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