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的道德精神是向前看的,反對計較和算舊帳的精神,及因循苟且安於現狀的心態,全神貫注於改善現實局面,逐漸實現最後的理想境界。保祿說:「我只顧一件事:即忘記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跑,為達到目標」(斐三13)。耶穌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路九62)。

  未來之理想局面的實現是基督徒努力目標;當前之行動的指南則是恩愛原理。只有恩愛精神能改善現實,並開創新局。但是付出的比得到的多才是恩情。故此耶穌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兩還報你。但你幾時設筵,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路十四12等)。

為求回報而施恩是交易行為,不是恩愛。而且嚴格的說,為了獲得來世的報酬,或為愛上帝而施恩,也不是真純的恩愛行動。當然後兩者動機比純交易行為的建設作用較高;如果能善加運用,也能有助於培養真正的恩愛精神。這並非說交易行為是罪惡,然而在原則上那不是建設,所以不是功德。耶穌說:「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瑪五20)。這兩種人是以墨守禮法而自豪自滿的人;但是禮法乃是生於爭執精神,維持的是交易性的正義,而且不絕對公平合理。

基督徒都知道施恩不求回報的聖經教訓,多少也設法付諸實踐。然而許多基督徒對恩愛精神有個錯覺,以為那只是外加的點綴,而不是該滲透並滋潤全部人際關係的普遍原理;甚而有的基督徒為了修德立功,而忽視正常人際關係方面的責任。或者說,他們只注意施恩的功德,而忘了知恩報恩是必要的責任。殊不知正常人際關係網正該是施恩與報恩的主要管道,使人情交流。

額外施恩是功德,可多可少;但是知恩報恩則是嚴格責任。恩惠是從那裡來的,就該在那裡圖報。一個工廠老板苛待員工,而拿出一點小錢做慈善工作,乃是自欺欺人的偽君子;他的功德不能彌補他的罪惡。同樣,待人刻薄,而拿錢或用其他方法賄賂鬼神,希望能消災納福,也是自欺欺人。故此耶穌說:「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裡,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瑪五23)。

報恩是嚴格責任;不知感恩報恩的施恩是自欺欺人。而正常人際關係網是施恩報恩的主要管道,故此保祿說:「如果有人不照顧自己的戚族,尤其不照顧自己的家人,即是背棄信仰,比不信的人更壞」(弟前五8)。其他關係網,如工作單位,大至民族國家,也是一樣。新約並沒有廢除這些網路,只強調不該是封閉的,並該以恩愛精神設法不斷加以改善。納稅也是一種報恩和施恩的方法。合理的稅是報恩,吃虧的稅是施恩。

施恩是功德。但是知恩與報恩不只是責任,也是培養恩愛精神的必備心理條件。禮法意識形態則把人際關係機械化,也就是非人情化,使人變得冷漠寡情。因為太注重外在禮法之要求,結果使人情麻木。

某天十個癩病人求耶穌施救。耶穌令他們去司祭那裡檢驗。他們在途中病就痊癒了。其中一個撒瑪黎雅人立即回來感謝耶穌。耶穌感歎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那裡呢?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路十七11等)按當時的法律,患癩病者須與常人隔絕。如果痊癒,則須經過司祭的檢驗證明,始能再回到社會。

這種管制本身是合理的,耶穌絕對尊重(見路五12)。但是在禮法至上的社會,很容易使人忘掉或忽視人事中的人情因素。那九個患癩病的猶太人,並不一定對耶穌毫無感念之情;但顯然他們覺得先滿足禮法之要求,先去檢驗,比感激使他們得到實惠的根源重要;卻不想把也們摒棄於社會之外的是冷酷的禮法,而使他們再得到人間溫暖的是人情。若沒有人情的滋潤,整個社會也無非是人間地獄。(註:此文於民國79113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 36 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