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的道德精神,是把重心放在人對他人的義務,如果與人對神的義務不能同時兼顧,該先盡人間義務,然後再盡對神的義務(瑪五23)。耶穌來到世上,也「不是為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瑪二十28)。在這位新神面前,原始宗教意識那些逢迎諂的花招是吃不開的:「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天國」(瑪七21)。

  所謂承行天父的旨意,就是實踐恩愛精神:「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十三35)。推展恩愛精神是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犧牲與素祭,已非你所要,你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於是我說:看,我已來到……為承行你的旨意」(希十5等)。

在上述之觀點下,人與上帝的其他關係之價值,自然也成了非常相對的:「到那一天有許多人要向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因你的名字說過預言,因你的名字驅過魔鬼,因你的名字行過許多奇跡嗎?那時,我必要向他們聲明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罷」(瑪七22)。保祿也說:「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我若捨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格前十三2等)。

恩愛精神是向前看的,集中心思和力量於建設,為使世界變得更好。這是相當迷人的號召。成就感是生活幸福的一個主要根源。但在恩愛的康莊大道上,有一個非常不易越過的難關,然而又非越過不可,那就是寬容精神之培養。你在路上看到一個可愛的小孩,一時高興,送給他一包糖果;事後你有一種滿足感。但若有一個不可愛的小孩,偷了你一包糖果;你的本能反應可能正好相反,除了把糖果索回外,可能還要罵他一頓。由此可見寬容之難。

一般人比較喜歡錦上添花,而比較不喜歡雪中送炭,因為前者更容易產生成就感。這裡指的不是另有企圖的錦上添花。但寬恕比雪中送炭還要難上一步。送炭是自發的行動,是全盤生活計劃中列有預算的,對你的主權和自由不構成威脅和干擾。寬恕則需讓出一部分主權,改變預算和你原來的行動計畫;寬恕和寬容是讓人牽制你,不是你影響他人。

然而在另一方面,為使一個人的行動,建設多於破壞,寬容精神又是極重要的條件。為鼓勵寬恕,聖經提到了許多理由。在創世紀第四章,加音殺了亞伯爾後.上帝下了一道命令.不許人對他施加報復:「凡殺加音的人,一定要受七倍的罰」(四15)。創世紀為這道禁令提出了兩個理由。在積極方面,因為罪犯及其後代子孫對社會能有貢獻;他們的生命仍有建設作用,值得尊重(四17等)。在消極方面那裡指出,報復和仇恨心理有愈來愈激烈的自然趨勢,破壞力無法控制,非常可怕:拉默客的復仇歌講的就是這層問題:「一大人傷我而遭我殺,一少年損我而被我害;殺加音者受罰七倍,殺拉默客者七十七倍」(四23等)。

在山中講詞裡耶穌提出的理由,是效法天父的寬宏大量:「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五44)。所謂愛仇人,不是指喜歡仇人,只是指關切並尊重仇人的正當權益。

幸而「天主比我們的心寬大」(若壹三20);如果人一有錯立即受罰,恐怕人類早已絕跡。如果每棵植物只結一粒種子,大地也早就荒涼了。怕他人佔便宜的心理,會使整個社會陷於蕭條,誰也佔不到便宜。急躁正義感的弱點就在這裡。寬容不是懦弱,而是大智大仁大勇的表現。

從個人之私利的角度來說,大方一點也不吃虧;因為「人至察則無徒」(家語):太會計較的人,無人願意與他交往合作。寬容是恩愛不可少的條件:「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拓,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十三4等)。(註:此文於民國78128日在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發表,為《聖經今看》第 35 篇。)

(作者:劉俊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