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這些天的救災新聞,使我對孔子有關學識與行動效率之關係的言論,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我們的媒體人及大眾,好似都沒有受過科學及法治教育,對「系統」及「組織」之價值,好似毫無概念。

大家不知道,越是在緊急救命情況,越該嚴格恪守其位,各司其事;無論是按地區或按事務,誰也不該到他人的職責範圍內插花,干擾運作系統。這原則也適用於其他有名氣的人物。

我們社會上的許多錯亂現象,都是選舉文化及營利媒體競爭造成的後遺症。沒有政治色彩的非營利媒體,言論比較不會偏激。

  請看勇敢與行動效率的關係。論到勇敢,孔子先聲明,他不認同有勇無謀的人;他認同的人是:「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

  在救災之初,最可惜的一件事是:各級官員都未能「臨事而懼」,及時顯出凝重緊張的心情,擺出整裝以待的架勢,使許多人對政府救災的意願感到疑慮。這主要是因為大家沒有想到通告系統會失靈,山區的傷亡會那樣嚴重。而總統又一再說「不必發緊急命令」,使大家誤以為是「不必緊急動員」。

但在另一方面,理解人性的人該知道:各級官員無論心有多壞,也不敢故意不做他們知道該做又能做的事情。有人落水,不可能有人先問他是藍的或綠的,然後才決定是否要救他。當然有人可能乘機動點手腳,但該是少數,不會多於不在其位,而想趁火打劫的人。

  此外,經常注意救災問題的人也該知道,這次的救災行動,絕對會比九二一時的效率好。只因了這些年來,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團體,都累積了許多救災經驗;而學識與經驗,是行動效率好壞最關鍵因素。

  事實上,現在住收容所的災民,比當初住帳篷的生活情況好多了。組合屋到位的時間也提早了很多。世界各國的救災能力都在進步。

  「好謀」假定先有了正確的相關知識。在這些天,竟然有人仍然在說「七十二小時」的黃金時間。豈不知,在溺水及土石流情況,連半個小時的黃金時間都沒有。而人死了就是死了;早兩天或晚兩天找到屍首,已經不是最急迫的事情,先救活人才是急事。

  但是遇難者家人悲傷的鏡頭及哀哭的聲音,不停地在媒體上播放,刺激大家的神經,難免會有人終於按捺不住,不再顧標準作業程序,冒然採取行動。該有多少人陪葬,大家才會滿意,承認政府是在苦民所苦呢?

(這篇是劉老師生平最後的一篇文章,他起了好幾個頭,最後以這篇定稿。這也是他在八八水災後的深切感嘆。八月三十一日他望了最後的主日彌撒,此後就沒有進教堂,原因是他一直咳嗽,怕教友不舒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ju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